深圳地鐵一期工程控制測量方案
2013-08-24 10:51:19 來源: 測繪論壇
一、工程概況
本標段工程為竹子林—僑城東區間和車輛段出入線土建工程。起訖里程為區間隧道SK13+250~SK14+689.75,右線全長1447.584m(含長鏈7.834m),左線全長1455.47m(含長鏈15.72m);右出入段線YLSK0+046.385~YLSK0+392.035全長345.65m,左出入段線ZLSK0+009.039~ZLSK0+391.503全長346.08m(含短鏈36.384m)。
區間隧道起始段位于深南大道南側地下,兩線平行,線間距為22.4m,自DK13+290起車輛段出入線從左右線之間分岔,線間距逐漸增大(最大線間距為25.9m)。區間線路向西斜穿深南大道及其綠化帶,進入深南大道中央綠化帶下,兩線再度平行,線間距為13.2m,線路最大縱坡為25‰。其中右線SK13+250~SK13+435長185m,左線SK13+250~SK13+437.50長187.50m為明挖隧道,其余為暗挖施工隧道。
車輛段出入線位于深南大道南側,從竹子林站西端左右區間線路之間出岔,并行一段后上坡跨越區間左線后,在一號路附近出地面進入竹子林車輛段。線路最大縱坡為34.3‰,最小線間距5.0m。采用明挖法施工。
二、地形對測量的影響及采取的措施
施工范圍內區間隧道中線和高程需通過風井、施工通道和橫通道傳遞,由于工作環境差,后視距離短,轉角多,增加了測量精度控制的難度。為保證施測精度,施工測量在符合相應技術規范的基礎上,采用如下措施:
1號、2號風、3號風井及新增豎井利用閉合導線、附和導線及支導線定出豎井井位;導線點向井下傳遞采用聯系三角形向井下投點定出地下導線基線;通過測量井施工通道或聯絡通道對地下導線進行復核校正;并通過隧道施工通道和聯絡通道形成地下導線網;暗挖進口段貫通后及時進行地下控制網平差和中線調整。
明挖段施工測量通過地面控制網點加以控制,暗挖進口段隧道施工從明暗分界處進洞,導線基線布置在明挖段,保證施工精度。
三、控制測量的重要性
控制測量主要是對設計單位所交付的地表控制點進行復核及為施工提供加密控制點。
1、 開工前的控制測量工作是整個施工技術準備工作的核心,是每個工程項目開工的技術前提。
2、 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測量工作將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為施工提供技術保障,同時也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重要因素。
3、 工程竣工后的控制測量工作將為工程的交付及交付后的進一步使用提供技術上的依據。
四、控制測量方案
1、平面控制測量
對提供的GPS控制點進行復測,并與鄰近工程段進行貫通聯測。使用全站儀進行地面精密導線網控制測量,導線全長4km,邊長350m,測角中誤差≤±2.5″,最弱點的點位中位差≤±15mm,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8mm,導線全長閉合差≤1/40000。
2、高程控制測量
對提供的Ⅱ等水準點進行復測,并與鄰近水準點貫通聯測。使用精密水準儀和標尺在Ⅱ等水準點之間加密水準網,布設閉合環線,閉合差≤±8√Lmm(L為環線長度,以公里計算),操作方法精度指標按Ⅱ等水準點測量要求。
3、 聯系測量
1號、2號風、3號風井及新增豎井利用閉合導線、附和導線及支導線定出豎井井位;導線點向井下傳遞采用聯系三角形向井下投點定出地下導線基線;利用小三角網指導橫通道施工。為確保測量及施工精度,在3#風井橫通道與區間左線正洞交叉點處(左SK14+139.000)與右線正洞交叉點處(右SK14+139.00)設2個測量井(由φ300鋼管護壁,從地面聯通洞內),并利用區間泵房的管道井,將地面網點準確投入洞內,定出地下導線基線(基線長度大于50米),通過地面網對洞內導線進行復核校正,以確保精度。左右線間施工通道、聯絡通道貫通后,及時將導線形成閉合環。
明挖段由地面精密導線網控制施工。
3、高程傳遞
利用加密水準網作趨近水準測量,按Ⅱ等水準測量方法和儀器施測,限差≤±8√Lmm,明挖段及暗挖隧道進口段也用Ⅱ等水準作業。
使用檢定過的鋼尺用懸吊的方法經風井傳遞高程,井上下兩臺水準儀同時觀測讀數,每次錯動鋼尺3cm~5cm,共測三次,高差較差控制在±5mm以內,取平均值使用。地下高程傳遞與坐標傳遞同步進行。
4、地下控制測量
①、地下導線測量
布設地下導線基本導線(直線段邊長≥120m ,曲線段邊長50~60m)時,在左右線施工和聯絡通道處、曲線五大樁點和變坡點處、測量井處均設點。控制導線網點布置見圖竹--僑-12-01。導線點埋設砼標石,先作成120mm×120mm×10mm大小的鋼板塊鑲直徑2mm銅絲,深為6mm的標志,后用砼圍成方形標石。地下導線的起始邊端點埋設牢固的鋼板樁,銅心標志,樁角上設螺帽(作高程點)。控制點布置見附圖
地下導線測量按Ⅰ級導線精度要求實施,測角中誤差≤±5秒,導線全長閉合差≤1/14000。開挖至隧道全長的1/3和2/3處,貫通前50~120m,分別對地下導線按Ⅰ級導線精度要求復測,保證貫通精度。
②、地下高程控制測量
地下水準點與導線點設在一塊,用Ⅱ等水準測量方法和儀器施測,不符值、閉合差限差≤±8√Lmm,開挖至隧道全長的1/3和2/3處,貫通前50~120m,分別對地下導線按Ⅱ水準精度要求復測,保證貫通精度。
5、施工測量
洞內日常施工測量由工程隊負責,技術人員利用地下導線控制點設置施工導線,施工導線邊長30~50m。技術人員及時向開挖面傳遞中線、高程,并劃出開挖輪廓線,開挖后作斷面記錄,初期支護及二次襯砌前,交出中線高程樁點。襯砌臺車就位后進行復測,確認準確后開泵灌注。
6、隧道貫通誤差測量
平面貫通測量:隧道貫通面處采用坐標法從兩端測定貫通點坐標差,并歸算到預留的斷面和中線上,求得橫向貫通誤差和縱向貫通誤差。
高程貫通測量:用水準儀從貫通面兩端測定貫通點高程,其誤差即為豎向貫通誤差。
深圳地鐵工程平面與高程貫通誤差限差表如下:
|
地面控制測量
|
聯系測量
|
地下控制測量
|
總貫通中誤差
|
橫向貫通中誤差
|
≤±25mm
|
≤±25mm
|
≤±35mm
|
≤±50mm
|
縱向貫通中誤差
|
|
|
|
L/12000
|
豎向貫通中誤差
|
≤±16mm
|
≤±12mm
|
≤±15mm
|
≤±25mm
|
7、地下控制網平差和中線調整
隧道貫通后,當地下導線閉合差不超過限差規定時,進行平差計算,按導線點平差后的坐標值調整線路中線點,改點后再進行中線點檢測,直線夾角不符值≤±6″,曲線上折角互差≤±7″,高程也用平差后成果。將平差后成果作為凈空測量的起始數據,凈空斷面測量采用解析法。
8、施工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和檢測
為確保隧道正確貫通和滿足凈空限界,建立嚴格的檢查和檢測制度,檢測按規定的同等級精度作業要求進行:地上、地下導線的坐標互差≤±12mm, ≤±20mm;地上、地下高程點的高程互差≤±3mm, ≤±5mm;地下導線基線邊方位角互差≤±10″;相鄰高程點的高程互差≤±3mm;導線邊的邊長互差≤±8mm;隧道中線點坐標的互差≤±16mm,經豎井懸吊鋼尺傳遞高程的互差≤±3mm。
五、控制測量的組織和管理
①、本區間全部工程測量工作實行分級管理
(1)成立由專職測量工程師為組長的精測組和施工測量組
(2)執行分級測量復核制度。
1)公司精測隊負責本區間全部土建工程的控制測量、分階段性控制和復核檢查工作。
2)經理部成立精測組,負責復核和指導隊測量組完成施工測量任務,并負責向工程隊測量組現場交點、交樁、交測量資料和成果。負責控制護樁的測量。
3)工程隊成立測量組,負責本作業區的日常施工測量、施工放樣及控制樁點的埋設及防護。
(3)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的測量精度符合國家或省、部頒發有關《測規》的標準和要求。
(4)測量原始記錄、資料、計算、圖表必須真實完整,不得涂改,并由專人妥善保管。
(5)工程施工中,按設計圖紙進行中線、高程測量,確保中線、水平準確無誤;工程完工后,及時與相鄰標段進行貫通測量,搭接閉合。并向監理工程師提交鋪軌地段的測量竣工資料,供鋪軌設計單位使用。
(6)認真貫徹執行測量復核制度,外業測量資料必須經過第二人復核,內業測量成果必須二人獨立計算,相互核對才能交付使用,未經第二人計算復核并確認無誤的資料嚴禁使用。
②、測量儀器的管理
(1)測量儀器實行分級管理制度,精密測量儀器由經理部統一管理,一般測量儀器由各工程隊自行管理,建立保管、使用、維修制度。
(2)各種測量儀器,量具按計量部門有關規定定期進行計量檢定,做好日常保養工作,保證狀態良好,建立測量設備臺帳,準確記載檢定維修情況。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