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測量方案
一、測量準備
所有進入現場測量、計量器具周期審定;與建設單位辦理交接樁手續;檢核規劃設計院定位樁、紅線樁和水準點;對測量人員進行技術交底,編制測控布置,建立測量數據庫。
(1)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建立
A:場區平面控制基準點的復測首先對建設單位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樁點或用地紅線樁點進行復測,并將復測點位誤差成果同調整方案報建設單位及監理單位。
B:場區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本控制網按級建筑方格網進行測設,測角中誤差±5″,邊長相對中誤差1/40000,相臨兩點間的距離誤差控制在±
C:施工層放線時,應先在結構平面上校核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
(2)高程控制網的建立
A:高程控制網的布設
為保證建筑物豎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場區內建立高程控制網。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場區水準基點,采用水準儀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合格后,測設一條閉合或附合水準路線,聯測場區高程豎向控制點,以此作為保證豎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條件。
在布設附合水準路線前,結合場區情況,在場區與建設單位所提供的水準基點間埋設半永久性高程點,進行聯測,測出場區半永久性水準點的高程,該點也可作為以后沉降觀測的基準點。
二、建筑定位放線
(1)根據原有建筑及紅線用地,放出角點位置,用經緯儀對角點進行閉合檢查,再由經緯儀控制。
(2)測設軸線控制樁:根據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測設軸線控制樁,測設時以兩端控制樁為準,測定該邊的控制樁,并校核各樁間距,精度同平面控制網。
三、基礎開挖和基礎施工放線
(1)基礎開挖放線
1)根據軸線控制點,按圖紙尺寸放出基槽開挖邊線及放坡線。
2)基礎開挖接近槽底時,隨時進行抄平,基底標高允許誤差為±
(2)基礎施工放線:
1)做完墊層后,檢查墊層標高。
2)用經緯儀將控制線投測在墊層上,經閉合校測后,按設計圖紙測設出軸線及墻、柱的位置線。
3)以軸線為準,檢查柱、墻、管道穿墻孔洞、重要埋件等位置。
4)模板上口軸線位移不得超過±
四、結構施工測量
(1)結構豎向投測:
控制軸線投測采用外控法。當控制軸線投測至施工層后,應組成閉合圖形,校測合格后,再測設細部軸線,然后據此測設墻、柱、梁、門窗洞口等邊線。
(2)施工層放線:放線前應在平面上校核軸線,閉合后測設細部軸線,后以此為準測量墻、柱、梁、洞口的邊線。
(3)高程的豎向傳遞:
1)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時,保證傳遞到施工樓層的標高點不少于3個,以便進行互相校核。
2)各層標高的傳遞起始點均以首層
(4)鋼筋柱施工測量:
1)柱鋼筋綁扎完畢后,在豎向主筋上測設標高點,用油漆標注,作為支模和澆筑混凝土的依據。
2)柱支模后,用經緯儀校核模板垂直度,校核時用經緯儀在相互垂直的兩軸線上同時測量。
五、裝修工程施工測量
(1)地面工程的施工測量:
1)標高的傳遞方式采用外墻進行傳遞。
2)測設
(2)門窗安裝施工測量:
1)從建筑最頂層找出外窗口的邊線,用線墜將邊線向下引測,并采用經緯儀進行校核以保證精度。
2)門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內
六、沉降觀測
(1)堅持“四定”原則:固定人員觀測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水準儀及水準尺;固定的水準點;固定線路進行觀測。
(2)每次觀測均需采用往返閉合法當場進行檢查,同一觀測點兩次觀察之差不得大于
(3)在底層柱模拆除后建立沉降觀測點,并進行首次沉降觀測,并做好原始點的沉降觀測記錄,所有沉降觀測記錄均要有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每施工一層結構觀測一次,每砌筑二層墻體觀測一次,主體結束后,每月觀測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3個月測一次,第二年6個月觀測一次。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