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節水電站隧洞施工測量方案
2013-11-23 19:38:55 來源: 測繪論壇
一、工程概況
立節水電站位于白龍江干流舟曲縣立節鄉上游3.0km處,為白龍江干流尼什峽至沙川壩河段梯級水電規劃調整的第十級電站,壩址、廠址左岸有313公路通過,對外交通便利。
引水隧洞沿白龍江左岸布置,為有壓引水隧洞,引用流量Q=154.83.0m3/s,引水隧洞在平面上經過三個轉彎進入調壓井,引水隧洞全長2028.60m,縱向坡度2.006‰,引水隧洞為圓形斷面,支護形式采用鋼筋混凝土全斷面襯砌,襯砌洞徑為8.0m,洞內流速3.08m/s,開挖洞徑9.0-9.4m。
調壓井為阻抗式調壓井,圓形斷面,大室直徑18m,阻抗孔直徑4.0m,調壓井采用鋼筋砼襯砌,大室襯砌厚度為1m,同時根據地質情況對地址不良地段采用固結灌漿方式補強和防滲。調壓井后壓力管道直徑為7.0m,管內流速4.03m/s,壓力管道由平直段、斜井段及支管段組成,內襯鋼板,鋼板厚16mm,埋管段采用鋼筋砼襯砌,隧洞襯砌厚度為0.7m,明管段厚1.0m,岔管采用“卜”型岔管,三支管管徑為4.0m,采用鋼筋砼襯砌,厚度為1.0m,支管進入廠房與碟閥連接。
二、控制測量及施工測量具體措施
(1)洞外平面控制測量
為確保本工程施工精度,在既有控制網的基礎上,利用2″級全站儀施測,沿隧道軸線方向按三等測量加設導線控制網,施工前進行貫通測量并進行貫通誤差估算,將測量成果嚴密平差,復核無誤并滿足測量精度要求后,作為洞內控制測量的起算數據使用。
采用S3水準儀實施四等水準控制。
因洞內控制網隨掘進長度的增加而不斷向前延伸。為滿足精度要求和盡量減少測量工作量,洞內平面控制采用基本導線網和施工導線二級控制。
①洞內基本導線網
布網:如圖《洞內導線布置示意圖》所示,在洞內布置邊長不小于100m的狹長菱形導線網。基本控制網點沿隧道兩側和隧洞中線布置。
施測:利用2″級全站儀,根據三聯腳架法測量。隧洞掘進增加150~200米,基本網向前推進一節。

②洞內施工導線
自基本控制網點,向洞內布置邊長約為50~80m長的單支導線,控制洞內開挖和襯砌施工。洞內施工導線測量和洞內施工測量,均采用GSM激光全站儀,以加快測量進度。
利用洞內基本導線網建立并約束洞內的施工導線,利用施工導線確定隧洞的中線,采用全站儀進行施工放線。S3水準儀測設隧洞高程。
(5)隧洞凈空測量
隨時采用隧洞激光限界檢測儀(或無棱鏡測距儀)對隧洞不同施工階段的凈空進行檢測,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
(6)隧洞貫通誤差的調整
①隧洞貫通誤差符合測量規范規定。
②隧洞施工測量除在測量設計中對貫通誤差限差進行設計外,還應在施工測量中認真仔細,加強復核,并經常與洞口進行聯測,確保隧洞施工的貫通精度。
③當貫通誤差較小時,可按原設計資料進行襯砌,并在未襯砌的100m地段內調整,消除貫通誤差的影響,保證襯砌斷面圓順過渡。
(7)測量方法及措施
①地表平面控制測量選用全站儀施測,建立三等導線控制網,并把隧洞中線和橫向軸線納入控制網內以保證放樣精度。
②高程控制按三等網施測,運用光電三角高程新技術,高程起算點利用定測高程,三角高程與地表平面控制測量同時進行相關的平差計算,天頂角觀測四個測回,儀器高和反射鏡高量至毫米。
③洞內控制導線與地表平面控制測量按同等精度建網,施工中線測量使用全站儀。
④具體要求:
項目部測量組負責洞外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和洞內引線控制測量,提供正確的進洞方位和高程點。隊技術室對精測組提供的測量成果和樁橛經復核無誤后使用,并負責施工中線、高程放樣。中線測量在隧洞掘進每循環、二次襯砌每段各進行一次,隧洞每延伸100米時對控制測量導線進行延伸,同時將高程控制點引入,并復核洞內導線一次。
測量作業需按《測量技術規則》的要求,原始記錄齊全,測量資料整潔無誤,各種計算工作必須由兩人獨立進行,對照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作。所使用儀器,鋼卷尺按規定定期送檢。測量組需保管好各種測量樁橛,包樁時注明樁號,以防毀壞或用錯樁。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