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阿鐵路精密控制測量復測技術方案(葛根廟至烏蘭浩特)
2014-10-15 19:31:19 來源: 測繪論壇
目 錄
線路自DK48+000處并行既有白阿線右側引出,以新建雙線形式并行既有線前行至葛根廟站,出站后線路雙線繞行跨過洮兒河至DK58+900處后沿既有白阿線左側新建雙線經既有衛東站、寧家站、跨寧家河,然后線路雙繞以2130m隧道形式穿大黑山、下鉆既有白阿線、跨歸流河,在既有白阿線右側并行,沿錫烏線預留的位置引進烏蘭浩特站至本段工程設計終點DK82+284.54,線路長度33.76km。本段設葛根廟、寧家、烏蘭浩特3個車站,既有衛東站封閉。
2 技術依據及復測原則
1)《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2009 J961-2009);
2)《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8-2009);
3)《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TB10054-2010);
三等水準測量從2014年7月25日至8月3日完成管段內所有三等水準測量外業工作,并于2014年8月12日完成三等水準測量平差計算并提交高程成果。
GPS 測量的精度指標見下表:
GPS 測量的精度指標
等級
|
固定誤差
a (mm)
|
比例誤差b
(mm/km)
|
基線邊方向中誤差
|
約束點間的邊長的相對中誤差
|
最弱邊相對中誤差
|
三等
|
≤5
|
≤1
|
≤1.7″
|
1/180000
|
1/100000
|
四等
|
≤5
|
≤2
|
≤2.0″
|
1/100000
|
1/70000
|
水準測量精度要求見下表:
水準測量精度要求(mm)
水準測量等級
|
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
|
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
|
限 差
|
|||
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mm)
|
往返測
不符值(mm)
|
附合路線或
環線閉合差(mm)
|
左右路線
高差不符值
|
|||
三等
|
≤3.0
|
≤6.0
|
±20
![]() |
±12
![]() |
±12
![]() |
---
|
標段起止里程為:DK48+000~DK82+284.54,全長33.76km,測區內完好的CPI控制點13,完好的CPII控制點23個。聯測到相鄰施工單位范圍內1個施工控制點CPII1261,形成測量搭接協議。
按照《鐵路工程測量規范》(TB10101-2009)中“線路設計高程面上投影長度變形值不宜大于25mm/km”的要求,設計工程獨立坐標系,投影長度變形值計算表見附表,完全滿足有砟軌道鐵路測量的要求。
坐標系參考橢球采用1954 年北京坐標系橢球參數,中央子午線(度): 123度,投影面大地高(m)0m,高程異常:0m,X0=0km,Y0=500km。平面控制網點按設計要求提交工程獨立坐標系成果。
7.2高程系統
高程系統與設計高程系統一致,采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序號
|
姓名
|
性別
|
專業
|
技術職稱
|
在本項目中
擔任職務
|
1
|
楊之光
|
男
|
橋梁工程
|
工程師
|
項目總工
|
2
|
馬雷
|
男
|
鐵道工程
|
助理工程師
|
測量隊隊長
|
3
|
劉鵬
|
男
|
鐵道工程
|
助理工程師
|
測量組長
|
4
|
白飛鑫
|
男
|
鐵道工程
|
助理工程師
|
測量組長
|
5
|
齊奧
|
男
|
鐵道工程
|
技術員
|
測量組長
|
本次平面控制網采用4臺天寶5800雙頻GPS接收機進行觀測。GPS接收機的靜態定位標稱精度3mm+0.5ppm。作業前,接收機按規定進行檢定,所有儀器均經過國家檢定部門檢定并在有效期內,高程復測采用1臺天寶DiNi03電子水準儀、1臺徠卡DNA03 電子水準儀。

本段平面控制網復測按原測要求分二級進行,第一級為基礎平面控制網(CPI)復測,第二級為線路平面控制網(CPⅡ)復測。在復測過程中采用與設計院同精度、同方法進行控制網復測。
復測前應首先進行現場勘查,檢查標石的完好性和穩定性,本標段范圍CPI控制點共13個。在CPI的復測過程中,以本標段內經過穩固性、兼容性分析合格的CPI控制點為本標段CPI控制網約束點進行平差計算。CPI控制網復測GPS作業應滿足表9.1中三等基本技術要求。
等 級
|
三等
|
觀測模式
|
靜態觀測
|
衛星高度角
|
|
同時觀測有效觀測衛星數
|
≥4
|
觀測時段數
|
1~2
|
時段長度
|
|
數據采樣間隔
|
10~60秒
|
PDOP或GDOP
|
≤8
|
接收機類型
|
雙頻
|
外業觀測結束后全網觀測數據分別采用各自接收機自帶的數據轉換軟件,轉換為標準的Rinex格式,基線解算采用LGO 7.0進行,以大地四邊形作為基本構網圖形對觀測基線進行處理和質量分析,檢查基線質量是否符合規范要求。CPI控制網GPS基線解算按GPS靜態相對定位模式進行解算,基線解算采用廣播星歷,基線解算應作以下檢核統計工作:
CPI控制網平差及坐標轉換分別采用武漢大學開發的科傻GPS數據處理系統軟件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以網中一個CPI點的WGS-84的三維坐標作為基準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以檢驗控制網的內符合精度。無約束平差中,應對觀測值先驗中誤差、單位權中誤差、觀測值改正數進行統計分析,確定異常觀測值,并對其進行核查分析,決定取舍或重測。參加三維無約束平差的觀測值不得有異常數據存在。
CPI級GPS網采用全標段整體平差的方式進行,以本標段內經過穩固性、兼容性分析合格的CPI控制點三維坐標成果進行CPI控制網約束平差,再按設計院提供的坐標系統進行高斯投影計算得到CPI的復測平面坐標。約束平差在WGS84橢球獨立坐標系系下進行,三維約束平差中應檢驗基線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同一基線向量改正數較差是否滿足三等GPS網精度要求。
s—相鄰點間的二維平面距離;
GPS復測相鄰點間坐標差之差的相對精度限差 表9.4.1
控制點等級
|
相鄰點間坐標差之差的相對精度限差
|
CPI
|
1/80 000
|
CPII
|
1/50 000
|
CPI控制點的復測與原設計坐標差值應滿足X、Y均不大于±25mm的要求,相鄰點間坐標差之差的相對精度限差應滿足表9.4.1要求。當復測成果與設計單位提交的原測成果較差滿足限差要求時,今后施工應采用原測坐標成果;較差不滿足限差要求時,應重新觀測,分析原因,當確認設計單位提交成果有誤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應向鐵路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提交報告,由設計單位進行確認,對原測成果進行改正。
復測前首先應進行現場勘查,檢查標石的完好性和穩定性,本標段CPII控制點共23個。在CPII的復測過程中,以經過復測合格的所有CPI控制點為本標段CPII控制網約束點進行平差計算。CPII控制網復測GPS作業應滿足表9.2中三等基本技術要求。CPII復測控制網應與原測網一致,采用邊聯結方式構網,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邊形相連的帶狀網,以CPI或CPII點作為聯結邊,采用邊聯式構網。聯測方式如下圖所示:

10.2.1 CPII按四等GPS控制網要求進行復測,復測網構網應與原測網一致。外業觀測應該按事先制定好的計劃方案執行,不得擅自改變測量方案,必須保證每個時段的觀測在可控、統一調度和有序的狀態下進行。CPII作業前應按要求進行儀器設備檢查,調試。每天觀測的數據應該及時傳輸至計算機做好備份,當天的數據要當天檢查,發現有不合格的數據應該補測或者重測。
10.2.2 觀測時,天線整平對中誤差不得大于1mm,每時段觀測前后各量取天線高一次,兩次互差小于2mm,并取其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
10.2.3 觀測過程中按規定填寫觀測手簿。對觀測點名、儀器高、儀器號、時間、日期以及觀測者均應詳細記錄。
10.2.4 CPII控制網復測GPS作業的技術要求參照CPI復測要求。
10.3.1外業觀測結束后以大地四邊形作為基本構網圖形對觀測基線進行處理和質量分析,檢查基線質量是否符合規范要求。CPII控制網GPS基線解算:基線解算采用軟件LGO 7.0進行,按GPS靜態相對定位模式進行解算,基線解算采用廣播星歷,基線解算應作以下檢核統計工作:
10.3.2 CPII控制網平差及坐標轉換分別采用武漢大學開發的科傻GPS數據處理系統軟件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以網中聯測的CPI點的WGS-84的三維坐標作為基準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以檢驗控制網的內符合精度。無約束平差中,應對觀測值先驗中誤差、單位權中誤差、觀測值改正數進行統計分析,確定異常觀測值,并對其進行核查分析,決定取舍或重測。參加二維無約束平差的觀測值不得有異常數據存在。
10.3.3二維約束平差:CPII級GPS網采用全標段整體平差的方式進行,以標段內所有經過復測合格的CPI控制點作為約束點進行本標段CPII控制網二維約束平差。約束平差在WGS84橢球獨立坐標系系下進行,二維約束平差中應檢驗基線邊方向中誤差、基線最弱邊相對中誤差、基線向量改正數是否滿足《鐵路工程衛星定位測量規范》(TB10054-2010)四等精度要求。
10.4.1 本次復測采用復測與原測相鄰CPII點坐標成果較差之差相對精度進行CPII點穩定性分析。復測與原測坐標成果較差相對精度應按式9.4.1-1~式9.4.1-3公式計算。
10.4.2 CPII控制點的復測與原設計坐標差值應滿足X、Y均不大于±20mm的要求,相鄰點間坐標差之差的相對精度限差應滿足表9.4要求。當復測成果與設計單位提交的原測成果較差滿足限差要求時,今后施工應采用原測坐標成果;較差不滿足限差要求時,應重新觀測,分析原因,當確認設計單位提交成果有誤或精度不符合要求時,應向建設單位及設計單位提交報告,由設計單位進行確認,對原測成果進行改正。
等級
|
水準儀等級
|
水準尺類型
|
||||
數字
|
數字
|
數字
|
數字
|
|||
三等
|
DS1
|
銦瓦
|
≥3且≤75
|
≤2
|
≤5.0
|
水準測量等級
|
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
|
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W
|
限 差
|
|||
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mm)
|
往返測
不符值(mm)
|
附合路線或
環線閉合差(mm)
|
左右路線
高差不符值
|
|||
三等
|
≤3.0
|
≤6.0
|
±20
![]() |
±12
![]() |
±12
![]() |
---
|
水準測量等級
|
各測站
|
|||||
三等
|
0.01
|
0.1
|
0.1
|
0.1
|
0.1
|
1
|
觀測時,視線長度≤75m,前后視距差≤2.0m,前后視距累積差≤5.0m,視線高度三絲能讀數;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1mm,兩次所測高差之差≤1.5 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3.0 mm;觀測時,按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每一測段應為偶數測站。一組往返測宜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
由往測轉向返測時,應互換前后尺再進行觀測;晴天觀測時應給儀器打傘,避免陽光直射;扶尺時應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
11.2.2測量時應保證前后視距盡可能相等,前后視距差應滿足表9.1.4-1要求。觀測過程應采用水準尺支撐,確保水準尺水泡居中,處于豎直穩定狀態。尺墊要安放在堅實的地方并踩實,防止尺墊下沉。
11.2.4 三等水準測量作業時應進行觀測限差控制,若有測站觀測超限,應及時重測。觀測成果的重測與取舍符合下列要求:
11.2.5 作業單位對儀器設備檢驗的項目見下表。
儀器設備檢驗情況表 表11.2.5
儀器名稱
|
檢驗項目
|
檢驗日期
|
檢驗結果
|
水準儀
|
外觀檢視
|
測前
|
滿足規范要求
|
望遠鏡十字絲橫軸與豎軸垂直度檢驗
|
測前
|
||
光學測微器隙動差和分劃值測定
|
測前
|
||
水準器的檢查
|
每天
|
||
i 角的檢校
|
每天
|
||
水準尺
|
外觀檢視
|
測前
|
|
一對水準標尺零點差及基輔分劃讀數常數測定
|
測量過程中
|
||
水準器的檢查
|
每天
|
11.3.1當天外業工作結束后,應及時進行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檢驗,其值應滿足表11.1.4-2中往返測高差不符值限差要求,每條水準路線應按測段往返測高差不符值計算每千米偶然中誤差MΔ;當水準網的環數超過20個時,還應按環線閉合差計算Mw。MΔ和Mw應符合表11.1.4-2的規定,否則應對較大閉合差的路線進行重測。MΔ和Mw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n —— 測段數;
11.3.2 三等水準測量應在全線測量貫通后進行嚴密平差,三等水準嚴密平差軟件應采用鑒定合格的水準網嚴密平差軟件進行,三等水準應附合到經檢測合格的原測水準點上,并采用固定數據平差。三等水準平差應采用往返測高差平均值,并在進行附合水準路線平差前,檢查評估原測三等水準點的穩定性和兼容性。
當往返測高差不符值和每公里偶然中誤差滿足要求后,進行相鄰水準點間的高差比較。相鄰水準點間的高差計算時,取符合規范要求的往返觀測值的平均值作為復測成果。水準復測應列表比較復測與原測相同測段高差較差,高差較差應滿足表11.1.4-2中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限差±12
要求,當復測成果與設計單位提供的勘測成果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重新復測進行確認,當確認勘測設計成果確實有誤或精度不符合規定要求時,應及時與設計單位進行協商,對勘測成果進行改正。

12 應提交復測成果資料
(2)精測網復測成果報告(應含各項精度分析,平面、高程聯測示意圖,人員資質證明材料,儀器檢定證書,平面、高程控制點復測與原測對照表等)。
(4)外業測量觀測數據資料;
(5)電子版資料(所有成果資料及原始數據)。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