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新標準
GB/T 19996-2005 《公開版地圖質量評定標準》。本標準規定了公開版地圖質量評定的基本要求、方法、差錯分類和質量分級評定標準。本標準適用于公開版地圖和其他書刊中的地圖插圖,其他介質的公開版地圖可參照本標準。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質量分項、分級的基本規定,質量評定標準。本標準還包括以下附錄:附錄A(規范性附錄)地圖編校質量差錯率的計算方法,附錄B(資料性附錄)地圖總字數測算和質量評定示例,附錄C(規范性附錄)地圖印刷、裝訂質量規定
測繪新標準(5)
GB/T 13923―2006(代替GB/T 13923-1992,GB 14804-1993,GB/T 15660-1995)《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本標準代替GB/T 13923-1992《國土基礎信息數據分類與代碼》、GB 14804-1993《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和GB/T 15660-1995《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圖要素分類與代碼》。本標準與所代替的3個標準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引入了面向實體對象而非地形圖的對象概念;
——各級比例尺地形要素統一考慮,并對原3個標準中要素分類以及同一要素名稱的不同進行了統一;
——要素的分類及其要素代碼具有唯一性;
——對要素重新進行六位編碼。
本標準規定了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用以標識數字形式的基礎地理信息要素類型。
本標準適用于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更新、管理、分發服務和產品開發,包括1:500至1:1 000 000比例尺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各種專業信息系統的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建設,不同系統間的基礎地理信息交換與共享,以及數字化測圖、編圖和地圖更新等。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范圍,術語和定義,分類編碼原則,要素分類,要素編碼,分類與代碼擴充原則。本標準還包括附錄A(規范性附錄)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大類、中類)和附錄B(規范性附錄)各級比例尺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分類與代碼。
GB/T 20256―2006 《國家重力控制測量規范》。本標準是在CH/T 2003-1999《國家一等重力測量規范》(ZBA 76001-1987)、《2000國家重力基本網聯測技術規定》和2000年國家測繪局制定的暫行技術規定《絕對重力測量技術規程》的基礎上,綜合國家重力基本網、一等重力網及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絡等項目的實踐經驗,結合最新科研和生產成果,并依據國家重力控制測量的要求編寫。
本標準規定了建設國家重力控制點(網)的布設原則、施測方法、測量精度、數據處理、質量管理、成果資料上交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建設國家重力控制網,施測基準點、基本點、一等點及相應的引點和二等點。
本標準的主要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則,國家重力控制點的建立,絕對重力測量,相對重力測量,平面坐標、高程測定,測量成果與上交資料,數據處理,成果檢查驗收。本標準還包括以下附錄:附錄A(規范性附錄)國家重力控制網重力點標石和標志規格,附錄B(規范性附錄)國家重力控制點點之記,附錄C(規范性附錄)重力測量各項計算的數學模型,附錄D(規范性附錄)FG5絕對重力測量觀測記錄表,附錄E(規范性附錄)絕對重力測量成果表,附錄F(規范性附錄)光學位移靈敏度的測定與調整,附錄G(規范性附錄)正確讀數線的檢驗與調整,附錄H(規范性附錄)橫水準器的檢驗與調整,附錄I(規范性附錄)電子讀數零位和檢流計零位的檢驗與調整,附錄J(規范性附錄)電子靈敏度的測定與調整,附錄K(規范性附錄)光學位移線性度的檢驗,附錄L(規范性附錄)電子讀數線性度的檢驗,以及附錄M(規范性附錄)LCR重力儀觀測記錄格式范例
測繪新標準(6)
GB 20263―2006《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技術基本要求》。本標準的全部技術內容為強制性。
本標準對導航電子地圖的空間位置和內容的安全處理作了限制性規定,使其達到公開出版、銷售、傳播、展示和使用的要求,有利于保守國家秘密和維護國家安全,促進導航電子地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3/16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