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體結構測量放線工作要求
一、測量放線工藝:
1、平面測量放線:控制點引測→控制線引測、彈線→彈墻體兩側邊線→彈模板控制線→門窗洞口測量、彈線→對影響彈線和有凸出線外的鋼筋在平面圖中標注→彈豎向線(墻身大角線、陽臺邊線、窗洞口線)→將所有控制點用紅油漆標注→對鋼筋調整部位進行補線;
2、鋼筋標高控制線:引測樓層+500mm標高線→引測平面+500mm標高控制網→將所有控制點用油漆標注→對鋼筋調整部位進行復測補線;
3、混凝土標高控制線:引測樓層+500mm標高線→對混凝土不同標高部位線彈線標注。
二、布網原則
⑴ 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⑵ 控制點要選在拘束度小、安全、易保護位置,通視條件良好,分布均勻。
三、施工控制網的測設
⑴ 內控制點布設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主體部分采用內控制法,用激光經緯儀豎向投測,基準點選在距離軸線1.0 m的交叉位置,布置時要注意避開混凝土墻柱。
⑵ 內控基準點埋設方法
依據施工前布設控制網基準點將內控點埋設在首層偏離軸線的1.0 m的位置,基準點的埋設采用100×100鋼板,鋼針刻畫十字線,鋼板通過錨件與頂板鋼板焊牢,以便于基準點的豎向投測。
⑶ 加密和施工放線
根據施工控制網精確測定建筑物位置,并進行控制網加密,各軸線交點要以紅三角作標記,要求軸線間距、線垂直角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⑷ 軸線控制網的精度等級及測量方法
根據《工程測量規范》要求控制網的技術指標必須符合下表的規定。
等級 |
測角(″) |
邊長相對中誤差 |
二級 |
±12 |
1/15000 |
⑸ 建筑坐標系的建立
為便于施工中測量數據計算,需要建立建筑坐標系,以控制軸線的交點為坐標原點。施工中的放樣工作均應以此坐標系為依據。
四、內控制點的豎向投測
⑴ 將激光鉛直儀架設在首層平面鋼板控制樁上,接收靶放在投測樓層的相應予留洞口,架設好激光鉛直儀后,打開發光電源,將光線投測到需投測層樓面,調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適當挪動接收靶,把激光斑移至接收靶的“+”字交點上;轉動J2-JD激光經緯儀照準部,調整接收靶激光斑轉動的圓心在接收靶的“+”字交點上,該軸線的一個控制點投測完畢,要求確保接收靶的最終位置不變,依次投測下一點。
⑵ 將鑒定合格的經緯儀架設在接收靶上,后視較長邊,依次投測出主軸線,然后在該投測面檢查,校核后的主軸線跨距及夾角須符合施工精度要求,方可測定其他軸線,以此測放出該投測面的所有軸線。
⑶ 每一區域所有軸線,細部線測放完畢后需要進行檢查,自檢人員須其他的測量人員。
⑷ 激光光斑圓的允許偏差(指接收靶上的允許誤差)見下表
樓層高 |
允許偏差 |
50.0~100.0 m |
±5 mm |
投測面內軸線允許偏差:
軸線間距(m) |
允許偏差 |
L<30.0 m |
±2 mm |
五、高層控制網布設
1、高層控制網起始數據
高層控制網依據業主提供場區內高程控制基準點測設。
2、高層控制網的精度等級及測量方法
根據《工程施工測量規范》標高控制網擬采用四等水準測量方法測定。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下表的規定:
等級 |
每公里高差中偶然中誤差 |
往返交叉復合差 |
四等 |
±5 mm |
|
3、標高豎向傳遞
標高豎向傳遞采用50米鋼尺,加尺長、溫度、拉力三項改正,每層均需交圈閉合檢查,誤差不得超過3mm。
六、結構施工中的樓層標高控制
1、對水準點的檢測及要求
(1)對場內設的水準點,每間隔一定的時間須聯測一次,以作相互檢校。儀器采用DJ2精密水準儀,精度按二等水準技術指標執行。
(2)對檢測后的數據須采用PC1500電算,電算成果須作分析,以保證水準點使用的準確性。
2、結構施工中樓層標高控制方法及測設要求
(1)在首層平面易于向上傳遞標高的位置布設基本傳遞高程點,用水準儀往返測,測設合格后,用紅色油漆標記“▼’,并在旁邊標注建筑標高,以紅“▼”上頂線為標高基準,同一層平面內紅“▼’不得少于三個,間距分布均勻并要滿足結構施工的需要,且紅“▼’需設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誤差控制在±5mm以內則認為合格,在施測各層標高時,應后視其中的兩個紅“▼’上頂線以作校核。
(2)±0.000以上各層的標高傳遞均利用首層紅“▼’上頂線為標高基準,用檢定合格的鋼尺向上引測,并在投測層標記紅“▼’,檢核合格后,方可在該層施測。
(3)在結構施工到一定高度后,應重新引測相應的結構標高,以保證高層建筑的測量質量要求。
3、沉降觀測
(1)沉降觀測水準點的埋設
為了準確反映該工程的實際沉降量及測量工作的整體性、必須在工程影響范圍外埋設沉降觀測水準點。
沉降觀測水準點應埋設在地質條件良好的地方,盡可能埋設在建筑物附近便于引測的地方,基準點宜不少于3個。通視條件較好。
(2)沉降觀測點的埋設
沉降觀測點設在“▼’標注的軸線交點的柱于或混凝土墻上。
為高質量的完成高層住宅樓工程沉降觀測工作,必須做到連續觀測并達到規范要求的測量精度,觀測標志在施工期間不被破壞是關鍵所在,為此,觀測點標志采用內藏式。標志埋設時,采用打孔機在設計位置打直徑30㎜孔。將直徑24㎜預埋件放人孔內,周圍由環氧樹脂填充使牢固,觀測時將活動標志旋緊,測畢取出外旋保護蓋,即不影響原有建筑物的外觀又起到保護標志的作用。
(3)觀測方案及技術要求
A、沉降觀測《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規定的二等水準測量要求作業。觀測儀器采用DJ2精密水準儀,配合塔尺作業。采用相同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使用同一儀器和設備,并要固定觀測人員,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條件工作。
B、觀測要求及測站觀測限差
水準觀測的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視線高度按下表要求進行
等級 |
視線長 |
前后視距 |
前后視距累積 |
視線高度 |
二等 |
<0.5 |
<0.5 |
<3.0 |
>3.0 |
水準測量的測站觀測限差不超過下表的各項規定。
等級 |
基輔分劃讀數差(㎜) |
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 |
上下絲讀數平均中絲讀數的差(㎜) |
二等 |
0.5 |
0.7 |
3.0 |
觀測成果:提供沉降成果表、時間、沉降曲線圖。
完成一層觀測一次,結構封頂后,第一年每三個月觀測一次,第二年每半年一次,以后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穩定為止。
每次觀測認真作好原始記錄,所有測量作業均按照測量規范精度要求測量。沉降觀測成果及時提供給建設、監理單位,在觀測過程中。如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反映,及時與設計單位取得聯系。
七、質量保證措施
(1) 所有質量活動均應按照公司《工程測量專業質量手冊》以及實施細則文件規定的程序進行。
(2) 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接工程測量規范進行。
(3) 測量人員全部持證上崗。
(4) 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必須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標識保存完好。
(5) 由業主提供的施工圖,測量樁點,必須經過校算校測合格,并辦理了交接手續后,才能作為測量依據。
⑹ 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
八、質量管理職責
測量工作質量由專業責任人負責,由其貫徹執行《工程測量專業質量手冊》和細則文件。
1、管理要求:
(1)根據施工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現場的測量放線工作。
(2)提供所完成測量工作的最終成果及檢查成果資料。
(3)對存在問題、困難、及測量不合格品及時以書面形式反映到項目技術科。
2、項目部質量技術科負責檢驗和試驗設備、計量裝置、監測設備的使用與管理,并建立臺帳及校驗記錄。
3、項目部生產安全科負責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監測設備的使用和管理,并建立臺帳及校驗記錄。
九、工作程序
1、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校準
除試驗室《試驗質量管理手冊》規定的自檢或自校的計量器具外,其他監視和測量裝置都應送國家法定檢驗機構或授權機構校準,未經校準或超過有效期的不得使用。
新購置的監視和測量裝置,依據精度或量值的標準要求應進行首次檢定,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有周期校準要求的監視和測量裝置,按照本程序《監視和測量裝置檢定/校準周期表》(附后)由項目部負責送檢,并保存校準記錄。
無鑒定規程的監視和測量裝置,項目部應依據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按規定的時間間隔自行校準或在使用前校準。
因管理不善,造成監視和測量裝置精度不準的,項目部應隨時到法定檢驗機構進行維修、檢驗,直到滿足精度要求為止。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使用部門及個人應填寫《監視和測量裝置臺帳》和《監視和測量裝置檢定/校準記錄》各二份,一份報公司主管部門,一份項目部保存。
2、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標識
標識依據校準證書或自校記錄,內容應注明設備名稱、型號、校準日期、下次校準日期、標識人。
3、監視和測量裝置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項目部相關科室負責本部門監視和測量裝置的管理、使用、維修和保養,并做好記錄。
各部門的監視和測量裝置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或操作規程的要求使用,確保其性能與要求相一致。使用時應進行防止可能使檢定失效的調整,使用完后要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維護和保養。
當發現監視和測量裝置失效時,應對其進行標識,及時到法定校準機構進行校驗,并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確定需重新檢測的范圍并重新檢測。對產生的影響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并保存相關記錄。
4、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搬運、存放及封存
監視和測量裝置應存放在適宜的環境中,采取必要的保護手段,使用人應進行保養并予以封存做好標識。在存放或搬運中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壞和失準。
啟用時要認真檢查零部件的性能,是否還在有效期內,確認完好后方可使用。
監視和測量裝置的報廢,由項目部相關部門提交處置報告,經總工程師審查、報總經理批準,自批準之日起即行報廢。
十、記錄
監視和測量裝置臺帳(HJB/QEOHS/P11/R01)
監視和測量裝置檢定/校準記錄(HJB/QEOHS/P11/R02)
監視和測量裝置檢定/校準周期表
序 號 |
裝置/設備名稱 |
檢定/校準 周期(月) |
檢定/校準機構 |
備 注 |
1 |
水泥膠砂振動臺 |
12 |
陜西省建研所 |
保存記錄 |
2 |
砼回彈儀 |
6 |
陜西省建研所 |
保存記錄 |
3 |
砼滲透儀 |
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4 |
天平(架盤) |
用前或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5 |
臺稱 |
用前或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6 |
游標卡尺 |
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7 |
鋼卷尺(20M以上) |
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8 |
百分表 |
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9 |
秒表 |
12 |
技術脂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0 |
經緯儀 |
用前或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1 |
水準儀 |
用前或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2 |
磅稱 |
用前或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3 |
壓力表 |
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4 |
氧氣壓力表 |
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5 |
乙炔表 |
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6 |
分貝儀 |
用前或12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7 |
電表 |
使用前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8 |
水表 |
使用前 |
技術監督部門 |
保存記錄 |
19 |
燃氣瓶、氧氣瓶、乙炔瓶 |
每二年 |
有關部門 |
保存記錄 |
20 |
砼振動臺 |
6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21 |
坍落度筒及搗棒 |
6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22 |
水泥試模 |
6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23 |
砂漿、砼立方體試模 |
使用前或6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24 |
烘箱 |
6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25 |
容積筒 |
使用前或12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26 |
干濕溫控儀 |
6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27 |
靠尺 |
使用前 |
各部門 |
保存記錄 |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