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
l.概述
GPS是由美國研制,以空中衛星為基礎的無線電導航系統,該系統能為全球提供全天侯、連續、實時、高精度的三維位置,可滿足多方面的需求,目前GPS技術己廣泛應用于地籍測繪、城鎮規劃、地球資源調查與管理等多領域井發揮巨大作用。
2. GPS在地籍測繪中的應用
2.1 GPS在地籍控制測量中的應用位于太原市汾河西岸的西干渠上蘭排洪溝段,全長約14km,為進行地籍調查,我們經實地踏勘,決定布設D級GPS控制網。
2·1·1點位布設
控制網點由7個點組成,7個點全部位于視野開闊,有利于其它測量手段擴展和聯測的地方,其中有3個點為1954年太原坐標系中的三等點,同時也作為本控制網的起算數據,7個控制點間最小間距 24km,最大間距 6.4km,具體點位如圖一所示:
注: kz1 kz2 kz3為三等點
2·1·2觀測方案
按GPSD級網的要求,對整個網進行了組織,觀測之前做了星歷預報,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觀測時間以保證精度。
觀測主要技術要求
觀測時間≥60分鐘 衛星高度角≥15度
觀測衛星≥4顆 觀測時段數≥2
pdop≤10
2·l·3觀測成果及精度分析
GPS基線解算和平差計算均在隨機軟件GpsurveyZ.35中進行,在基線全部合格后,分別在WGS84和北京54坐標系中進行平差計算,計算成果符合規范精度要求后,按數字模型轉換為太原54坐標控制網,點位中誤差最小為1.ZCM,最大為3CM,可達到四等網的精度要求。
2·2把 GPS技術引入界址測定中
地籍測量的目的是測定每宗地的權屬、界址、點、線、位置、形狀、數量等基本情況,它的精度如何,直接影響地籍管理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所以山西省地籍調查實施細則》要求界址點對鄰近圖根點點位中誤差為5—7.SCM,如此高的兒何精度,必須用高精度的儀器現場施測才能達到。利用GPS的RTK技術也能滿足上述精度要求。RTK是載波相位實時動態差分定位,實時處理能達到厘米級精度,譬如Trimble4800的實時測量水平精度為±(13) cm+2ppm。
3.GPS技術在勘測定界和土地動態監測中的應用
建設用地勘測定界是確定建設用地的位置、面積等方面的測繪,它為政府部門審批用地提供基礎數據。利用GPS的RTK技術迸行勘測定界,完全能滿足建設用地勘測界址點坐標對鄰近圖根點點位中誤差及界址線與鄰近地物或鄰近界線的距離中誤差不超過10cm的精度要求,且效率高,受條件限制小,特別是對鐵路、公路、河流等線狀用地效果更為明顯。
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是對土地利用的變化狀況迸行及時準確的調查,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為政府和各級土地管理部門制定各項政策,落實各種管理措施提供依據。傳統的野外測量受限于條件、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并且不能及時反映土地利用的動態變化。使用手持式差分型GPS接收機,能快速和方便地測量點、線和面,井記錄其所規定的屬性信息。手持式差分型GPS接收機適用于各種情況的土地監測,差分改正后精度可以達到l——5m,加分米級處理器定位精度大于0.5m,其精度完全滿足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及土地動態監測的精度要求。有傳統測量無法比擬的速度快、效率高的特點。
4.GPS技術在建立地籍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地籍信息系統主要包括行政界線、宗地界線和宗地屬性及地表覆蓋物的幾何位置、形狀及倩況。地籍信息系統的精度受控制網精度的影響。地籍信息的時效性,決定了地籍信息必須具有動態更新功能。利用GPS定位技術來完成信息系統數據的采集。記錄,建立控制網絡數據庫,將為信息系統向現代化、自動化、網絡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用最新的GPS PruXR和ProXRS系統,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采集到高精度的數據,可以構成成圖及GIS應用的強大工具。
5.結束語
隨著GPS衛星全球定位技術的發展應用,將導致測繪行業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特別是3S技術的結合,GPS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作用將更為重要,它縮短了時間,提高了精度,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