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地籍測量的三個問題
近年來由于國家土地管理局的成立,對開展地籍測量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一些省、區、市做了大量的地籍測量試驗工作,測繪刊物發表了重要論述地籍測量的文章以及講座,有條件的單位還組織了多次出國考察,開展地籍測量工作可以說是“萬事具備”,只欠再把體制分工調查一下或者關系理順一些就可下達任務全面開花了。在學習大家介紹的各國在地籍測量方面的經驗后,聯想目前國情,提出三個問題和同志們探討。
一、組織地籍測量的原則
據了解,目前雖尚未大規模的全面開展地籍測量工作,而各省、市、區這幾年確也有不少單位在試驗摸索著做準備工作。個別單位認為這是一項“掙錢活兒”、“油水大”,拼命競爭想承包獨攬,而領導此項工作的又分別有土地管理部門,房產管理部門,城市規劃部門、農業區劃部門、測繪部門等不下五六家,當然,這些部門各有其特性,實際上也存在不少矛盾。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經過統籌兼顧、合理組織,把這大規模的系統工程形成一個協調合作的整體,是當前應做為重點研究的一個課題,我個人認為可考慮以下三條原則:
1.不宜重復建立測量組織
各省、市、區都有雄厚的測繪隊伍,應合理組織,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統籌安排,分工協作,可以完成此任務,不必另起爐灶。(何況個別單位還在窩工)。
2.有關部門應聯合成立地籍測量領導小組,負責組織一個省,一個市、一個縣的地籍測量工作,任何一個單位(哪怕是在當地是最大的測繪單位)是不可能承包這樣大的系統工程的。據聞北京市曾初步規劃要五、六百人得干五、六年才能完成。因此必須聯合作戰。
3.組織聯合作占要認真研究五個步驟:(1)調查了解本地區可以承擔此任務的測量力量;(2)調查各單位可以抽調出脫產搞地籍測量人數(尤其是質量——人的素質);(3)這批人要經過統一培訓,學習統一的地籍測量規范,并經一段實習,考核合格者,發上崗證書。(4)建立隊伍后按經濟承包責任制簽訂協議書。(5)每件成果,成品均按全面質量管理辦法統一驗收,保證按期保質的完成地籍測量任務。
二、籌備要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
如何籌備地籍測量才算是符合國情?也就是說過幾年緊日子先因陋就簡完成任務為主,還是考慮發展遠景千方百計的添些設備把數據庫建立起來?這個問題仍然要實事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由于新技術革命的影響,將賦予測繪學科以新的概念,即將從傳統測繪手段向信息產業部門轉化。過去獲取,處理信息常用光機設備和小型計算機,存儲信息方式是圖紙資料,工序間的傳輸很薄弱,重復勞動浪費很大,應研究組織好信息的高效合理流動,建立數據庫使整個信息系統輸入到輸出實現最優化,形成暢通快速的流程,這是測繪發展的趨勢,地籍測繪當不例外,也可以說是勢在必行。凡是“才、財”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建議應結合國情努力促其實現。
在“邁向2000年的總體戰略”1中也提出了制定規劃的方向:“我們應有計劃的采用新技術,改造傳統技術,在科研與技術引進方面,傳統技術應與高技術”2并重,改變傳統技術的舊有形狀,形成一大批高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技術復合體,采用這種戰略,要求在整個傳統技術的發展中滲透高技術因素”、我理解這個概念在測繪業是否也同樣適用,地籍測繪也應該傳統方法與新技術引進并舉,手段不強求一致,成果成品質量要完全符合規范要求。
由于我國土地遼闊,發展不平衡,就以城市為例,400多城市地籍測繪的籌備工作也不可能“一刀切”,應因地制宜,因“財力”而異,方法手段不宜生搬硬套,成果、成品質量要一絲不茍地按規范要求,可能時也要考慮到為今后的發展創造條件,切忌照搬。
三、解決好權屬界限的扯皮
在地籍測量試驗過程中,最感到頭痛的是權屬界限的扯皮,或者可以測定但得不到法律的認可,這個問題建議在大規模開展地籍測量以前必須明確規定程序,否則后患無窮。因為地籍測量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而關鍵之外還是籍界線,必須是法定的,此外均屬無效。茲以北京市試驗為例,北京市的用地是采用市規劃撥四界條件,由市測繪院的坐標制的辦法規定坐標數據,給用地單位做為法定的依據,本來就可此做為地籍測量數據(大部分是可以的),而三十多年來有的分為二主,有的合并,有的縮小使用,有的侵占紅線,仍有必要重新復核后再成為法定的界限。為此,建議全國地籍測量應規定:四界的標志必須經土地局認可,并明確標定出來,測量隊才能去測定。(或類此規定出相應的條文)否則,測量的進度不會快,工作進行也很難順利,如再陷入界限糾紛之中,則更難處理了。為了不影響測量的順利開展,由土地局勘定四界并明確標志以為法定界限而做為測量的唯一根據,是極其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一個工序。
以上三點雖不太成熟,但若不研究這些原則,不是按指令性計劃下達而去自由競爭,各自為政,各行其事,必將會把一個大型的系統工程弄得七零八落,質量保不住,勢必留下一堆亂七八糟的資料,不好收拾的殘局。這樣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已經不少了,愿各級領導三思。
1載1985年11月25日《人民日報》
2高技術的解釋 載《北京測繪》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