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線探查作業的質量控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響地下管線探查質量的因素,并根據人員、機具、方法和環境等影響因素,詳細論述了如何對地下管線探查作業過程進行質量控制。
關鍵詞:地下管線 探查 質量控制
1 引言
地下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城市能源和信息輸送的重任,被稱為城市的地下生命線。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地下管線的重要性正日益被各級政府部門所重視,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建設和地下管線運行維護管理、城市應急管理等都需要實時、準確和可靠的地下管線信息。為了掌握實時、準確的地下管線信息,目前國內各城市通行的運做模式是:通過地下管線普查,建立城市綜合地下管線數據庫,通過其后的地下管線竣工測量更新綜合地下管線數據庫。
眾所周知,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包括已有地下管線資料調繪、地下管線探查、地下管線測量、地下管線數據庫建立、地下管線圖編繪以及成果資料驗收等工序,而地下管線探查是在現有地下管線資料調繪工作的基礎上,采用實地調查與儀器探測相結合的方法,在現場查明各種地下管線的敷設狀況,即地下管線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同時查明管線類別、走向、連接關系、埋深、規格、材質、壓力(電壓)、電纜條數、管塊孔數、權屬單位、附屬設施和建設年代等,繪制探查草圖,并在地面上設置管線點標志。由此可見,地下管線探查是其它工序的工作基礎,同時由于地下管線的不可見性,因此,地下管線探查作業工序的質量控制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2 現狀
質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確保產品的質量能滿足顧客、法律法規等方面所提出的質量要求。質量控制與質量檢驗的區別在于:質量控制立足于事前的預防,質量檢驗對產品質量的保證則著眼于事后把關。
但是,目前各城市在開展地下管線普查時,對探查質量的控制主要依靠檢驗的手段,而對探查過程的質量控制關注較少。由于探查過程質量的不穩定,導致同一作業單位在不同工程、不同工區或不同作業臺組間探查成果質量的不穩定,甚至造成工作的返工,影響工程總體工期目標的實現。
要做到對探查質量的控制,首先需要識別影響地下管線探查質量的因素,而后針對影響地下管線探查質量的因素,分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來避免或減輕影響因素的負面效應。
3 影響地下管線探查質量的因素
影響地下管線探查質量的因素一般包括人員、機具、方法和環境等四個方面。
3.1 人的因素
人是地下管線探查工作的主體,探查質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參加工程項目施工的探查臺組的共同作用,他們是形成工程質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從事地下管線探查的人具備其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其工作成果才可能滿足工程質量要求。人的因素又可細分為:
l 崗位技能;
l 職責和權限;
l 質量意識;
l 個人和團隊目標是否一致;
l 激勵機制是否有效;
l 溝通機制是否暢通。
3.2 機具因素
投入工程使用的探查設備應該根據現場地下管線的材質、敷設方式和埋設深度進行選擇,其精度指標應滿足工程探測精度的要求。機具因素可細分為:
l 機具的類型是否與工程需要相匹配;
l 機具的數量是否滿足工程需要;
l 探查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是否進行了方法試驗和一致性校驗;
l 所使用的鋼卷尺等計量器具應具有MC標識。
3.3 方法因素
探查過程中的方法包含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組織措施、探查手段、施工組織設計等。技術方案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工程質量控制能引順利實現,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慮不周而拖延進度,影響質量,增加投資。為此,制定和審核施工方案時,必須結合工程實際,從技術、管理、工藝、組織、操作、經濟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綜合考慮,力求方案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工藝先進、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質量、加快進度、降低成本。方法因素一般包括:
l 技術設計是否周全、合理;
l 作業范圍是否與測區范圍一致;
l 探查的管線類型是否與規定要求一致;
l 管線點定位方法是否正確;
l 管線點點位設置是否合理;
l 管線點間距是否滿足要求;
l 管線點偏距量測方法是否適宜;
l 管線點實地標志是否清晰;
l 管線點定深方法、深度測量位置是否正確;
l 管線規格量測方法是否正確;
l 同一規格的地下管線其管線規格記錄是否統一;
l 計量單位是否一致;
l 探查成果是否在現場記錄,并使用規定的記錄表;
l 探查原始記錄字跡是否涂改、擦改和轉抄;
l 探查草圖與成果記錄表是否一致;
l 臺組、測區是否接邊;
l 各級質量檢查工作是否獨立進行、是否省略或代替;
l 探查質量檢驗的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數量是否足夠;
l 探查質量檢驗后是否進行了統計分析;
l 探查質量檢驗后采取的糾正措施是否適宜。
3.4 環境因素
影響探查工程質量的環境因素一般包括地電條件、地面金屬護攔、地面交通、其它電磁干擾、地面平整性以及地下管線附屬物保存狀況的好壞等。
4 質量控制措施
4.1 人員控制
人員控制的目標是確保從事地下管線探查的人員是能夠勝任其崗位工作。
進場前,作業單位應對從事地下管線探查的人員進行地下管線敷設、探測儀器使用、地下管線探測原理和方法以及地下管線調查方法等方面的培訓、實習和考核,以確保地下管線探查人員具備其崗位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
作業前,應對地下管線探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對其進行質量意識的培訓,以及項目技術設計的培訓和考核,并明確其工作職責,確保地下管線探查人員了解項目的目標、工作范圍、工作內容、工作程序、有關技術要求,以及有關問題的處理方法等。此外,項目經理應建立項目溝通管理體系以及適宜的激勵機制,確保有關人員能夠適時、適地的獲得相關信息;確保項目成員的目標能夠與項目團隊目標保持一致,以提高項目的工作質量和工作績效。
作業過程中,項目質量審核員通過過程巡檢的方式檢查探查人員的儀器操作是否規范、正確,探查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按規定的范圍、工作內容和要求進行作業等。具備工作所需的能力;是否按規定的方法進行作業。
作業工區完成后,項目質量檢驗員應按照《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的規定,通過抽樣檢驗的方式,檢查每個探查人員的成果質量。
作業前的培訓、作業中的過程巡檢和作業后的質量檢驗均應形成相應的糾正措施報告,不合格的人員不應上崗作業。對相關不合格人員,應針對發現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糾正,并跟蹤評估糾正措施的實施效果。
4.2 機具控制
機具控制的目標是確保投入工程使用的探查設備的精度指標、穩定性能夠滿足工程需要,探查設備的的類型和數量能夠與工程需要相匹配。
投入工程使用的探查設備類型應該根據現場地下管線的材質、敷設方式和埋設深度進行選擇,探查設備數量應該根據工程工作量、工期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工程投入的常規探查設備應該包括:
l 高精度地下管線探測儀;
l 具有100M至450M頻率天線的探地雷達;
l 掩埋井蓋探測儀;
l L型尺;
l 打空器具;
l 具有MC標識的鋼卷尺。
高精度地下管線探測儀在投入使用前應進行一致性校驗,校驗要選擇在測區內已知的地下管線上進行。探測儀一致性校驗應包括定位一致性校驗和定深一致性校驗。投入生產使用的地下管線探測儀,其定位、定深均方差不應超過相應限差的三分之一。不能滿足要求的地下管線探測儀,不應投入生產應用,分批投入生產使用的地下管線探測儀,每投入一批(臺)時,均應進行一致性校驗。
探地雷達在使用前應在探測點附近的已知管線上作雷達剖面,以獲得介電常數和波速參數。
4.3 方法控制
方法控制的目標是確保投入工程使用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其精度能夠滿足工程需要。
(1)作業前的控制
作業前,應根據工程合同、工程技術要求以及有關技術標準編制探查專業技術設計。探查專業技術設計應說明工程質量目標、任務量、作業范圍、作業內容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務基本情況;說明作業區環境概況、已有資料情況、探查精度要求;規定作業所需的儀器的類型、數量、精度指標以及對儀器校準的要求;說明所采取的技術路線及工藝流程;規定各工序的作業方法、技術指標和技術要求;說明應提交和歸檔的成果內容和技術要求;以及規定質量控制關鍵點和質量檢查的主要要求等。探查專業技術設計及其修訂情況應被所有探查作業人員、探查質量審核員和檢驗員所理解和認知。
(2)作業中的控制
眾多工程的實踐結果表明,在地下管線探查作業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大致可分為以下類:
a) 測區范圍:作業范圍與測區范圍不一致。
b) 探查對象:探查的管線類型與規定要求不一致;不同臺組或不同作業單位將同一條管線的管線性質確定為不一致。
c) 管線點定位:管線點定位方法不一致;管線點點位設置不合理;管線點間距設置不能滿足要求;管線點偏距量測方法不統一;管線點實地標志不清晰。
d) 管線點定深:管線點定深方法不正確;深度測量位置不正確或不一致;
e) 規格量測:管線規格量測方法不統一;同一規格的地下管線其管線規格記錄不統一。
f) 原始記錄:同一探查數據項其計量單位不一致;探查成果沒有在現場記錄或沒有使用規定的記錄表記錄;探查原始記錄字跡有涂改、擦改和轉抄的現象;探查草圖與成果記錄表不一致。
g) 接邊:臺組、測區沒有接邊。
h) 質量檢查:各級質量檢查工作不是獨立進行或有省略、代替;探查質量檢驗的樣本不具有代表性或數量不夠;探查質量檢驗后沒有進行統計分析;探查質量檢驗后采取的糾正措施不適宜等。
要解決上述問題,除了在技術設計中對上述問題進行規定以及作好工程開始前的技術交底外,工程開始后,探查質量審核員應通過過程巡檢的方式核查上述問題,這樣可以在問題出現的早期就能夠給予解決,避免后期工序的返工。
4.4 環境控制
環境控制的目標是消除或減輕環境因素的不利影響。應針對不同的環境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探查。如在管線密集地段,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進行驗證,以及在不同的地點采用不同的信號加載方式進行驗證探測;對非良性傳導管線可采用電磁波法、示蹤電磁法、打樣洞法或開挖法探測。地面交通影響較大時,可選擇在晚間進行探查;地下管線附屬物被掩埋時,可通過井蓋探測儀來探測掩埋的井蓋,而后探測地下管線。
5 結論
總之,要做到對探查質量的有效控制,需要識別影響地下管線探查質量的因素,如人員、機具、方法和環境因素等,而后針對人員、機具、方法和環境等影響因素,分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來避免或減輕影響因素的負面效應,最終確保工程質量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城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 北京市地方標準《北京市地下管線探測技術規程》.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05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