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名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城市地名研究工作,內容是極其豐富的。在參加北京市的地名工作中,感到值得研究的問題是不少的。十年來從地名普查開始,按照中國地名委員會的部署,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的完成,例如全市地名普查,整理普查資料,考察歷史來源,編寫卡片,繪地名圖,編了十九冊地名錄,建立了區、縣地名檔案和全市的地名檔案,正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北京卷》,還計劃編《北京市地名志》及十八個區、縣地名志,經常性的命名、更名工作也是大量的。我認為整理一下過去上百年的資料和寶貴的地名文獻非常必要,了解它的歷史,才能認識它的現在,才有可能展望它的未來。編一些錄、志、圖、卡、典也是很有價值的,供給各方面使用也能方便群眾,而我以為服務于四個現代化的研究工作遠不如上述各項工作下的功夫大,由于這方面的研究是個薄弱環節,使市領導常常對我們的命名工作不太滿意,也就是說如何在原北京市的地名已具有特色的基礎上更加豐富多采,符合首都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更高要求,極需加強研究工作。
下面就目前遇到的若干問題提出幾個課題,希望研究會組織學術上的探索,以使城市地名研究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研究城市命名原則。
城市命名首先要執行國家的命名原則,但城市有其特點,如北京市就總結了十六個字原則:“符合習慣,照顧歷史,體現規劃,好找好記。”可否各城市均能總結一下命名的經驗,把城市地名的規律性摸得透些,包括今后的發展,使城市地名命名原則充實、完善、創新,逐漸形成系列化。
二、研究城市路名的規律性。
以方向論,有的南北叫路,東西叫街;以遠近論,近郊叫街,遠郊稱路;以長短論,有的長的叫大街,短的叫街,如天壇南路,有時沿天壇南平行的路叫到壇南路,也有的垂直南墻的南北路叫天壇南路,又如景山東街,可以是對景山公園平行東墻的南北方向的那條,也可以是對景山東門向東的或西方向的等等。總之:要給大家一個明確的概念,一叫路名,就能知道其規律性,否則就會亂七八糟了。
三、研究城市建筑小區(住宅街坊)的規律性。
凡用數字排列,要毗鄰,或按奇、偶數有計劃排列,南里應在主地名南面,東里應在主地名東邊,里的大小邊長不宜超過多少規定(如和平里小區太大了,東西、南北邊長均需設公共汽車兩站,竟達一至二公里),爭取應能做到區域大小適度,下車即可找到。
四、研究以“地名”命街名的改革。
城市以地名命街道名已不見鮮見,但多沒有規律性的排列與順序,難找難記,例如一個城市用國內(或國外)省、市、區名命街道名,可否哈爾濱路宜放在城市東北部,成都路應放在市西南部,鄭州大街則可放在市地中部,以此類推,就可以有些規律性,好找好記,起碼可有個方向概念。深入研究,還可以探討有更好的方案。
五、研究推陳出新有所發展的命名。
無形中目前的命名已有不少框框,通名則曰里,專名則利用附近已有舊名,似宜經過研究有所突破,如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周圍所建住宅小區,主地名命名為“櫻花園”并標以方位后有幾個派生地名,櫻花象征中日友好,通名不用里而改用園是考慮今后小區都會綠化的越來越好,甚至四季開花,將來人人都能住在花園之中,故名“櫻花園”,其他小區也可因地制宜,只要推陳出新不斷研究,就可以做到領導對我們的要求:要比古人起的地名好,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六、研究古為今用。
尤其是古都,條件更為有利,充分利用大量的古碑、古跡、古詩,好的地名也會象藝術品那樣有欣賞的價值,而不是單純的符號工具。燕京八景之一“薊門煙樹”附近小區命名“薊門里”,旁邊的立交橋名“薊門橋”,原安貞門附近新建住宅小區命名“安貞里”,可回味歷史還有些古色古香。自然,也要用得適當,不宜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七、研究地名轄區的長短與分段。
上海采取南京東路、南京中路、南京西路三段法;重慶、沈陽等市采取一條路名分東段、中段、西段分段法;路長以多長為宜,要不要分段,如何分段,還要考慮郵寄信件時地名不宜字數太多,這個問題亦尚未找到規律性的東西,一般認為路太長找門牌或郵寄信件是不太容易的。
八、研究城市地名與城市規劃。
最佳方案是做好小區規劃和道路規劃的同時就命好小區名、道路名;目前是小區已建成,路已修好通車,再命名,很被動。信寄不到,戶口報不上,糧食買不了,電報收不到,于是造成突擊研究,倉促命名,勢必美中不足,往往事倍功半。所以,研究城市規劃要與命名密切配合,理想是同步進行,摸索一條規律來,規劃考慮地名,地名能適應規劃,形成固定的制度,是能做到互相滿意、群眾方便的。
九、研究地名標志現代化。
現在有些地名標志已有所改進,多數未脫舊俗,在新技術革命的時代,各種新型材料脫穎而出,有條件采用一些進行改革,使地名標志不僅僅單純是個地名的工具,不花更多的錢,也能做成一個漂亮新穎供人欣賞的藝術品,不是也給旅游事業增磚添瓦么!有些有名勝古跡的地方已經試制了“碑式地名標志”,既有簡短釋詞,形式也較古雅,可以美化城市。經過專題研究,也有較大發展的前途。今后大街牌、里弄胡同牌、樓號、門牌以至于單元號等可否在建筑設計中同步設計好,就有可能藝術化了。
十、研究地名與門牌的關系。
原叫街道門牌,現叫樓號、單元、幾門,有的門牌是樓號,有的門牌里面有樓號,故出現寫信時:門牌號、樓號、單元號、門號四個數字,太繁瑣了。這個問題,看來簡單,研究起來也很復雜呢!
上面瑣瑣碎碎的列舉一些城市地名研究中的課題,很不系統,信手拈來,但說明一個問題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存在不少疑難是客觀的事實。要不是通過地名普查編錄,編典的感性認識和大量的實際工作,也只能還停留在過去的水平上,再加上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一些人民來信對我們地名工作者的批評建議,確實提高了一定的認識。不可諱言,我國地名的歷史還是源遠流長的。有許多優良傳統也有些封建性的糟粕,雖經幾次整頓清理,打算去其糟粕(如侮辱少數民族的、迷信的、落后的)保存精華,還存在不少缺陷。當然,傳統的地名已經經歷了許多變化,這也說明地名總是與當時的現實密切的聯系著的。因此,地名研究地要搞一些長遠的理論研究,更應強調研究一些為四個現代化服務的課題,四百多個特大、大、中、小城市的地名,尤其是開放城市的地名,經濟特區城市的地名,旅游城市的地名是國內外旅游者必經之地,是對外的窗口,一下飛機、火車,頭一個遇到的就是地名,地名不研究,地名不講究,是適應不了現代化城市需要的。
從上述十個問題的現狀,足以說明城市地名研究的迫切性、必要性,同時,更能說明地名研究會的成立,是有其歷史發展的必然,故對研究會的誕生,表示衷心的熱烈的祝賀,并預祝今后研究出豐碩成果。
原載《地名研究文集》1989年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