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史地信息系統上線 可在網上重走絲綢之路
5月22日,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楊方開發的“絲綢之路歷史地理信息系統”正式上線。任何人只要在網站上點擊,就可以翻越古稱“蔥嶺”的帕米爾高原,重走絲綢之路;既可以選擇玄奘路線、卡拉其古路,也可以選擇英吉沙路或者蒲犁驛路并且還能了解沿途的風土人情和歷史。
侯楊方表示,這一系統的絲綢之路復原研究均建立在文獻資料(中國古籍與歐洲探險隊的考察報告)、地圖、遙感影像與實地考察等基礎上,在復原帕米爾高原部分絲綢之路基礎上,再向西延伸到中亞、南亞、西亞。
絲綢之路的全景第一次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準確復原,精確顯示了絲綢之路究竟如何翻越帕米爾高原的。
帕米爾高原是中西交通要道,無論是去中亞還是南亞,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都要經過這里。西漢時絲綢之路僅有的(老)北、南兩道都由此經過。絲綢之路的老北道(東漢以后的中道)經過高原東北部的伊爾克斯坦山口與阿賴谷地,通往奧什、費爾干納;而南道相對復雜,還沒有被精確復原。
據介紹,絲綢之路南道有三條主要支道:一是喀什-英吉沙道,它向南經喀什卡蘇山口、切里拱拜孜,再經托里阿特山口、齊奇克里克山口到達石頭城(今塔什庫爾干縣城、清代蒲犁廳城);二是葉爾羌(今莎車縣城)-蒲犁驛道,它從莎車向西到吉什爾山口折向南,再經過喀喇山口折向西至恰爾隆,在切里拱拜孜與喀什-英吉沙道匯合;三是玄奘蔥嶺東岡道,它從石頭城向東南經過烏古里亞特山口、坎達爾山口,再折向東北至大同鄉,然后向東跨過葉爾羌河,翻越庫爾干山口,抵達莎車。現代公路建成之前,這三條道路一直是中國境內帕米爾高原主要交通路線。
三條支道從東部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抵達石頭城后,向南到達公主堡附近,再折向西到達卡拉其古河谷(即塔克敦巴什帕米爾),河谷南、北、西三向分布著一些絲綢之路重要山口。(原標題:首次精確復原帕米爾絲路 絲綢之路史地信息系統上線)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