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空中路由器”實踐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
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超過我國已研制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
據央視報道, 我國一些地方,信息傳遞仍然存在盲區,實踐十三號這樣的高通量衛星則不受地面條件限制,可以憑借其快捷組網、高速接入的特點以及低成本優勢,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為這些地區的用戶提供優良的寬帶服務。
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總師劉方表示,“最直觀的感受是,原來都是服務于廣播電視、骨干網政府用戶、企業用戶、大用戶,現在可以服務于普通的個人用戶,比如隨身帶著wifi的轉接器,就可以把衛星信號變為wifi。”
另外,許多乘坐過飛機、高鐵的人,都曾為無法便捷上網苦惱,這主要是因為移動網絡跨越區域切換過于頻繁,服務無法跟上。實踐十三號采用了天地一體化設計理念,其中一項重要業務就是提供高速“動中通”,通過多波束無縫切換配合機載、車載或船載終端的自動跟蹤捕獲功能,可以為航空、航運、鐵路等各類交通工具上的數以萬計乘客徹底改善上網體驗。用戶終端可方便快速地接入網絡,下載和回傳速率最高分別達到150Mbps和12Mbps,真正實現衛星通信的寬帶應用。
據了解,隨著“機載衛星直播廣播電視接收與服務系統”的研發成功,預計在3年內,我國的2000多架民航客機、3000多輛高速列車和數萬艘輪船,可隨時隨地實現高速上網。
據北京日報介紹,實踐十三號創造5個“首次”:
1、首次在我國高軌衛星上使用電推進(無需消耗化學推進劑)完成全壽命期內南北位保任務,衛星承載能力顯著提升;
2、首次在我國衛星上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通信總容量超過20Gbps;
3、首次在我國高軌衛星上搭載激光通信系統;
4、首次在我國高軌長壽命通信衛星上百分之百工程化應用國產化產品,改變了相關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5、首次在我國衛星上將技術試驗和示范應用相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既滿足新技術在軌試驗的目的,又滿足載荷示范應用的要求,提高工程綜合效益。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