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年齡地圖:帶你看3萬棟私人大廈的建筑年份
初來香港的游客,多半會被這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震撼;對本地人來說,這些建筑是他們安身立命、工作賺錢的地方。同一片風景,對不同群體而言,意義完全不同。
不管你屬于哪一群人,都可能對香港房屋背后的故事感興趣。我們用香港民政事務總署的香港私人大廈電腦資料庫,找出香港4萬棟私有大廈的建筑年份,帶大家看看香港的老房子集中在哪些區域,以及各區地產開發孰先孰后。
首先,我們先整理一下資料:截至2016年7月25日,私人大廈電腦資料庫的大廈清單中,共有40269筆大廈紀錄,其中記載建筑年份的資料約3.3萬筆。
把3.3萬筆資料從資料庫中抓取下來,再根據地址做 geocoding,最后成功定位的資料約3.1萬筆,轉換成功率約為93%。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文末查看18區地址轉換成功率。
得到3.1萬筆私人大廈的建筑年份和經緯度資料后,利用線上地圖服務畫成互動式地圖。
警告:以下地圖可能引起密集恐懼癥患者不安,請斟酌觀賞:
由于資料量過大,為了確保畫面簡潔,地圖會自動隱藏重疊的建筑圓點,呈現該地區大致的建筑年份。想仔細觀察各地區的建筑年份,可以放大地圖,隱藏的圓點就會顯現。
以下我們稍微瀏覽一下香港整體和三個地區(港島、九龍和新界)的情況。
香港全區
理所當然,年份較新的建筑,主要集中在晚開發的新界。港島較新的建筑物分佈在南邊靠海的地方,九龍則是西邊建筑較舊,東邊較新。
香港島
由于港島多數建筑較舊,我們在上圖中標出相對較新的區域。不難發現,這些被標注的地區,多半是中產階級居住地,甚至是豪宅區,這些地區包括數碼港、加列山道、深水灣、大坑、小西灣等。
在港鐵港島線沿線地區,金鐘的建筑相對新,金鐘東邊(灣仔、銅鑼灣)和西邊(中環、上環、西營盤)較舊。在港島東部,有太古城、杏花邨等開發較晚的屋苑。
九龍
這張圖雖然主要是九龍地區,但也包括隸屬于新界的將軍澳、寶琳等地區。
在九龍,建筑年份相對新的地區有京士柏、大角咀、紅磡灣、九龍灣等。港鐵荃灣線沿線地區的建筑普遍較舊。
地圖右邊的將軍澳、寶琳等大型市鎮,幾乎整片建筑都是藍色圓點,與九龍地區的顏色呈現強烈對比。
新界西
由于新界幅員廣闊,我們分成新界西和新界東兩塊地區觀看。新界的建筑分佈相對分散,無人居住的地區十分遼闊。在普遍藍色的圓點中,屯門、元朗和大埔的建筑較舊,是較早開發的市鎮。
新界東
新界東的各地區中,馬鞍山的建筑相當一致地新,對比左下角城門河-沙田地區的圓點,顏色偏淺藍、淺黃的情況。
在新界東圖的左上角的金錢地區,也有不少新建的建筑座落于此。這個地方靠近香港高爾夫球會,可能因此吸引建商興建新屋苑。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