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臺發布:四川廣元市青川4.9級地震
測繪網訊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7月17日06時55分在四川廣元市青川縣(北緯32.38度,東經105.36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當地居民稱:“這次地震的感覺比一個月前的強多了,我們一家人都準備往樓下跑了”…另據廣元當地多位居民反映,這次地震,無論市區還是鄉鎮均能感覺到有明顯震感。
人們感覺不到的地震,必須用地震儀才能記錄下來;不同類型的地震儀能記錄不同強度、不同遠近的地震。世界上運轉著數以千計的各種地震儀器日夜監測著地震的動向。
測繪人可以做什么:
(1)測震:記錄一個區域內大小地震的時空分布和特征,從而預報大地震。人們常說的“小震鬧,大震到”,就是以震報震的一種特例。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小震鬧”并不一定導致“大震到”。
(2)地殼形變觀測:許多地震在臨震前,震區的地殼形變增大,可以是平時的幾倍到幾十倍。如測量斷層兩側的相對垂直升降或水平位移的參數,是地震預報重要的依據。
(3)地磁測量:地球基本磁場可以直接反映地球各種深度乃至地核的物理過程,地磁場及其變化是地球深部物理過程信息的重要來源之一。震磁效益的研究有其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更有震例的事實。
(4)地電觀測:地震孕育過程中,將伴隨有地下介質(主要是巖石)電阻率的變化及大地電流和自然電場的變化,由于這些變化與巖石受力變形及破裂過程有關,因此提取這一信息可以預測地震。
(5)重力觀測:地球重力場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地球物理場之一,它與觀測點的位置和地球內部介質密度有關。因此,通過重力場變化可以了解到地殼的變形、巖石密度的變化,從而預測地震。
(6)地應力觀測:地震孕育不論機制如何,其實質是一個力學過程,是在一定構造背景條件下,地殼體中應力作用的結果。觀測地殼應力的變化,可以捕捉地震前兆的信息。
(7)地下水物理和化學的動態觀測:地下水動態在震前異常現象,宏觀現象如水井水位上漲,水中翻花冒泡、井水變色變味等;微觀現象如水化學成分改變(如水中溶解氡氣量變化等),固體潮(天體引潮力引起的地下水位漲落現象)的改變等。通過地下水動態的觀測,可以直接地了解含水層受周圍的影響情況和受力的情況,從而進行地震預報。(測繪網 小會)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