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報道:中國北斗2020 年覆蓋全世界
測繪網訊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由中國的企業、政府、大學和軍隊所合作開發的自主衛星定位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因為定位精度將提高,誤差率將比之前精進 2 到 3 倍,最小誤差達到 2.5 米的距離下,將具備匹敵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歐洲版 GPS“伽利略”的精度的情況,預計在 2020 年覆蓋全世界,并且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市場獲得 2 成市占率。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歐盟GALILEO,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GPS起始于1958年美國軍方的一個項目,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制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 。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并用于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余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己布設完成。在機械領域GPS則有另外一種含義:產品幾何技術規范(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簡稱GPS)。另外一種含義為G/s(GB per second)。GPS(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廣義為處理器分享,網絡服務質量控制中的專用術語。
報導指出,中國于 11 月份將發射提升定位精度的“北斗 3 號”人造衛星,到 2017 年底為止,“北斗 3 號”人造衛星的數量將增加到 4 顆,預計到 2018 年達到 18 顆的數量,2020 年則達到 35 顆衛星以覆蓋全球,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衛星定位服務。
此外,中國還開發了“北斗 3 號”使用的半導體芯片。針對汽車的車載導航系統和共享單車的定位系統所使用,并且將在近期啟動正式服務。共享單車商“ofo”的北京拜克洛克科技目前已經宣布采用北斗的衛星定位訊息。
報導中進一步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于 1994 年之際,由中國軍方作為防空系統而開發。2000 年發射試驗衛星投入運用,2011 年底開始向民間開放。現在的“北斗 2 號”衛星達到 23 顆,主要覆蓋中國和西太平洋地區,但定位精度僅為 10 米左右。因此,中國又再啟動了精度誤差在 2.5 米到 5 米的“北斗 3 號”定位衛星的開發。
不過,目前由于精度不足等原因,市場上的車載導航系統多數并未采用北斗定位系統。在中國國內的衛星定位系統市場中,北斗的利用比率僅為約 30%,與美國的 GPS 相比處于劣勢。而隨著北斗 3 號投入使用,中國希望到 2020 年將國內的利用比率提高至 60%,反而領先 GPS。(測繪網 小會)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