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人:慶幸趕上這樣的時代
十九大時光
對程多祥來說,剛剛過去的這個國慶長假“很奢侈”。要加強隊伍建設,加強專兼職應急測繪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大力發展應急測繪專家隊伍,形成布局合理、精干實用的應急測繪保障隊伍格局。要創新服務模式,注重應急測繪保障績效分析和評估,提升應急測繪保障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滿足各級領導、各部門、各單位對應急測繪的多元化需求。
“難得有時間幫孩子輔導功課,陪他四處玩一玩。”作為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副主任,程多祥和他的同事們是搶險救災的急先鋒,哪里有危險就首先往哪沖。
“汶川地震之后,尤其是最近這幾年,應急測繪的作用日益凸顯,大家也意識到它在救災中發揮的作用,我們的任務也越來越多,感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沉。”程多祥說。
正如他所說,2008年汶川地震,路不通,救援官兵進不去,此時,獲取一張災區的影像圖,為抗震救災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快速提供災區地理信息、制作抗震救災指揮圖,交付給各級救災決策部門。正是精準的影像圖極大提高了空投物資的準確率。
這一戰,讓應急測繪走入決策者和公眾視野。“四川局在全國首次提出應急測繪。經歷汶川地震,我們才知道應急測繪應該怎么干。”四川省測繪地信局測繪應急保障中心主任黃瑞金感嘆。
近年來,地震、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在巴蜀大地接踵而至。2013年“4·20”廬山7.0級強烈地震發生后,四川省測繪地信局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啟動無人機開展災區航攝,7小時獲取首張災后影像,創下應急測繪實戰最快速度紀錄。
2015年“4·25”尼泊爾地震中,四川局與西藏局聯動響應,千里馳援,穿越人跡罕至的可可西里,翻越海拔5231米的青藏分界嶺唐古拉山,行程3600千米開展應急測繪保障,航攝重災區高分辨率影像311平方千米,再次彰顯了四川應急測繪的先鋒力量。
今年8月,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地震發生兩小時后,測繪部門就制作完成影像專題圖、抗震救災指揮圖,多架無人機也以最快速度獲取了災后影像圖。
這些經歷,程多祥如數家珍。讓一線測繪人員自豪的還有技術和裝備的進步。“我們自主研發了無人機集群災情信息獲取系統、省級應急測繪指揮平臺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航空應急監測體系建設、提升應急測繪保障能力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他說。
雖辛苦卻榮耀。“我們的工作能為搶險救災出力,能被人民和國家所需要,這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最重要的。”程多祥說,很慶幸能趕上這樣的時代,國家的政策和技術進步讓測繪隊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未來幾年,該局將開展國家航空應急測繪保障成都基地建設,配備中航時固定翼無人機應急測繪系統,構建空—天—地—內一體化的全天時、全天候災害現場監測技術體系,實現應急測繪“千里眼”到“火眼金睛”的轉變。
“十九大看上去離我們很遠,但其實和每位國人息息相關。”程多祥說,只有擁有一個強大的中國,個人的工作才會更有價值,“我和同事們希望下一個五年中國越來越好,測繪事業越來越好,我們將以人民為中心,不忘測繪保障國計民生的初心,繼續堅守在科學救災與應急測繪保障的最前線”。(操秀英)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