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海洋文化論壇暨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
測繪網訊 昨天,由深圳市鹽田區委宣傳部(文體局)、揚州市文廣新局等主辦的第十一屆海洋文化論壇暨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在揚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海洋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一帶一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部分公共圖書館代表及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域外專家代表齊聚,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解讀“海上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展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作為系列活動之一,“一帶一路”古地圖展在市圖書館開展,傳統展覽與電子多媒體交互式展示結合,在有趣的點擊中進行古今絲路的時空穿越。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多年前,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及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貿易網絡。
“明代三大航海圖”亮相
作為歷史上最早開鑿人工運河的城市,揚州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大唐經濟版圖中所占的地位,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東方著名港口。
正基于此,本次活動便落戶揚州。作為系列活動之一,由深圳鹽田圖書館、南京金陵圖書館與揚州市圖書館聯合舉辦的“一帶一路”古地圖展在市圖書館開展。中外眾多罕見的古地圖、航海圖,便是“絲綢之路”歷史沿革與發展的見證與再現,也是用“一帶一路”視角回望這段歷史。據悉,本次展出的更多的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海圖,如中國最早的航海圖、中國最早的航海專圖……特別是與海上絲綢之路關系緊密的“明代三大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明東西洋航海圖》《山形水勢圖》。
值得一提的是,揚州市圖書館藏有一定數量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古地圖和海航圖,此次展覽中有十余幅地圖便來自市圖書館館藏。此外,三方不僅合作進行古地圖傳統展示,還進行了資源共建共享,把古地圖做成電子多媒體,交互式展示,一靜一動的古地圖展將紙本與電子內容交融,在有趣的點擊中進行古今絲路的時空穿越。
據了解,展期將持續20天,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市圖書館免費觀展。
加強文化領域深層次交流與合作
與此同時,一場極富全球視野與發人深思的論壇在揚舉行,中央文史館館員葛劍雄教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周振鶴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學江曉原教授圍繞“海洋文獻與海洋文化的共享共創”等主題,引經據典,從不同角度解讀,精辟深刻的觀點和幽默機智的語言打動了聽眾。
其中,葛劍雄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梳理了絲綢之路客觀、歷史的必然性,并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在他看來,今天的“一帶一路”并不是歷史上絲綢之路的再現或重建,而是前無古人的一項創舉。周振鶴則從西洋古地圖里看中國的發展,而江曉原更是換個角度,講述“絲路上的古代中西方天文學交流”。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的交流,更是文化的傳承與融合。在當天下午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更是暢所欲言,指出“海上絲綢之路”在國際發展及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性,應積極搭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溝通渠道與合作平臺,加強文化領域深層次的對話與交流,促進新時代海洋文化的繁榮發展,助力各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本報記者 王璐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