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黑科技”誕生于成都
希氏異構:
在雙流打造自主超級計算中心 加速AI訓練時間
一個有經驗的醫生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培養周期,而“醫療+AI”則將解決這一醫學人才的培育痛點。
成都本土創業公司希氏異構,正在為消化科、超聲科等科室的醫生提供方便。在2018“雙創周”活動展區內,希氏異構公司展示了三臺創新型人工智能醫療設備:消化內鏡AI實時診斷設備、小腸內鏡影像AI分析診斷設備、超聲影像AI實時診斷設備。希氏異構高級產品經理李斌銓表示,該公司在醫學影像領域的人工智能,包括了醫學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和人工智能醫療服務應用,目前已經在消化內鏡、超聲方面推出了多款應用產品。
李斌銓還特別提到,該公司將在成都市雙流區打造自主超級計算中心,加速AI的訓練時間。“訓練一個模型,別人可能要花一周時間,我們只用兩個小時。”這將幫助AI快速學習知識并進行升級迭代。據悉,希氏異構的多個醫療設備產品正在申報國家III類醫療設備,預計明年將會投入臨床。“我們計劃在成都打造工廠,將來先進的‘醫療+AI’技術將真正實現‘成都研發,成都生產’。”李斌銓說。
成都商報記者 鄒悅
川博士公司:
研發出能聽懂方言的“機器狗”
綿陽人袁誠最得意的身份有兩個:一是父親,二是創業者。1998年,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袁誠在成都開始了首次創業,成為一名計算機硬件代理。隨后,他發現真正成功的創業者需要一款核心競爭產品,于是在2016年,46歲的袁誠進行二度創業,成立了四川川博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16年,袁誠的女兒已經上初中了,關心女兒的袁誠開始關注校園餐食安全。計算機專業的他想到了替代傳統“人盯人”管理手段的方法,即物聯網、大數據等技防手段。隨后,該公司研發推出了“校園食堂安全綜合監管云平臺”。袁誠表示,這是市場上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校園食堂安全監管信息平臺,是“成都研發,成都生產”。
在校園食品安全后,袁誠又將目光轉向校園安全。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及人工智能技術,袁誠和團隊成功研發出一款“黑科技產品”-AI智能超前預警系統,又稱川博士機器狗。“講普通話、四川話都沒有問題,川博士機器狗能一一識別。”在2018“雙創周”活動現場,袁誠現場向參觀者演示了一套防范校園欺凌的智能系統。
成都商報記者 鄒悅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