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衛星將在太空做“功課”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博峰
2018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暨第四屆深圳國際創客周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昨日上午,雙創周龍崗分會場開幕式在坂雪崗科技城的重要園區之一——星河·領創天下召開。雙創周期間,龍崗分會場將在全區8個活動點集中開展18項系列活動。而本次開幕式活動主打商業航天主題,聚焦“中國首次全流程民營商業航天工程”背后的故事。
未來信息網絡:太空星聯網 地面互聯網
商業航天產業鏈條長、市場盈利前景廣闊、技術示范效應高、產業輻射帶動性強,成為當前全球增長最迅速的投資熱點,在國外已是諸如SpaceX、藍色起源、維珍銀河這樣的大公司廝殺的戰場。除了讓人神往的“太空旅游”,這些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將衛星送上太空。電子科技大學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陸川表示,未來人類社會信息網絡的結構,將會是“天地”的二元結構,天上是太空星聯網,而地面上則是互聯網。
而由通信、導航/定位、遙感等不同功能衛星組成的“星座系統”就是太空星聯網的重要基礎架構,它將成為城市未來發展的感知與傳輸系統,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眼睛和耳朵”。以遙感星座系統為例,“通俗來講,它就好像在給城市做CT掃描體檢,對城市進行周期性觀察。”陸川說,這些數據將構建生長的健康指數和檔案,來幫助城市更好地了解過去與實時狀態,為智慧城市提供更多的數據,給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應急、智慧環保、國防安全等方面基礎設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星座系統的前提是要有足夠數量的衛星,“目前全球小衛星發射需求超過2萬顆,國內需求則超過3000顆。”星際榮耀的副總裁霍甲表示,但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總計正常在軌運行的衛星才1742顆。即使如此,相比2011年的986顆,也增加了約77%。
面對這樣的需求,目前市場卻苦于“有星無箭、多星少箭、廉星貴箭”的尷尬境地,“一是發射價格高;二是現有火箭數量難以滿足激增的小衛星發射需求;三是現有火箭發射頻次低,無法滿足小衛星星座的快速組網需求。”霍甲表示,這也就給眾多商業公司帶來了廣闊的市場。
國內在軍民融合的戰略影響之下,發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營商業航天的政策,如《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探索研究開放共享的航天發射場和航天測控系統建設,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發布了《民用航天發射項目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等,都為國內商業航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一批商業火箭公司和衛星公司迅速涌現。
“一箭雙星”人工智能(AI)衛星發射成功
今年9月5日,由國星宇航總體設計和運營,天儀研究院衛星平臺制造,星際榮耀雙曲線1Z火箭運載的“一箭雙星”人工智能(AI)衛星發射成功,實現了三個“首次”:首次真正意義上由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完成的商業發射任務,標志著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市場商業模式的閉環;首次我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在國家發射場完成的發射任務;首次我國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完成的“一箭多星”發射任務。
“我們就是以SpaceX為目標。”霍甲表示,他們目前已擁有了液氧/甲烷發動機、姿軌控發動機的研發能力。他們今年4月5日在海南完成的雙曲線一號S火箭首秀和后來9月發射的雙曲線1Z火箭一樣,都屬于一級亞軌道固體火箭。
“明年上半年,我們還會有一次發射,基本上是半年就會發一次。”霍甲說,目標是打造高品質、低成本、快響應的商業運載火箭,服務全球小衛星發射。未來,他們還將繼續開發可重復使用的液體運載火箭以及用于太空旅游項目的亞軌道概念飛行器,“聽上去好像會有點遙遠,但其實中間的一些關鍵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試驗發射的衛星,并不是傳統衛星,而是人工智能衛星。國星宇航的副總裁趙宏杰表示,在應急、安防、環保等行業細分領域或應用場景中,高時間分辨率遙感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將激發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機會,所以他們著力于衛星數據來源與應用環節,通過自主研發的衛星AI套件系統,使傳統衛星具有“自記憶、自識別、自處理、自適應”功能的衛星大腦,讓更多的工作直接在太空完成,而不是回到地面,在星上對遙感數據進行及時識別與處理,大幅提高任務效率,減少無效的星地數據傳輸。
趙宏杰表示,目前他們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星座組建計劃。今年要發射7顆衛星,實現星地系統一體化運行及以周為單位的響應,先滿足農業管理的需要,明年,要實現在軌24顆衛星,實現以天為單位的響應,滿足環境監測需要;到2020年,要達到96顆衛星,實現小時級的響應,滿足應急需求;2021年,要達到192顆衛星,完成星座組網。
據趙宏杰透露,國星宇航今年年底前計劃發射首顆入軌應用衛星——“中國銀河號”(星時代1號),開啟他們衛星遙感數據自主獲取能力。據統計,近三年來,深圳航空航天產業規模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深圳航空航天產業格局已初步形成。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