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一號”,這是一條龍 美中不足卻值得被紀念
崔玉賢/文
“這就是一條龍,奮斗了這么久就是為了這條龍。”藍箭的員工感慨道。
這是藍箭的“朱雀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之后天空留下的痕跡。為了“這條龍”,藍箭的員工奮斗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耗資7000多萬元。
這時,所有人都不知道這條龍是否能夠真正將衛星送入軌道。但對于藍箭人來說,一個民營企業能夠將火箭運到只有“國家級”火箭發射基地已經算是成功了。
“朱雀一號”運載火箭可以說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民營運載火箭;藍箭也是國內最早取得行業全部準入資質的民營火箭企業;也獲得了國內第一張民營運載火箭發射許可證。
但最終,首枚民營火箭仍然出了些問題:火箭發射后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三級出現異常。
但藍箭卻收到了來自國家宇航局、媒體、民眾甚至是競爭對手零壹、翎客的支持:民營航天才剛剛開始,多給些寬容,讓他走的更遠。
“這是一條龍”
從嘉峪關到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要4個半小時的車程。2018年10月27日,10輛大巴車按順序依次的進入這個屬于“軍事基地”的航天城。這也是為數不多的航天城對外開放,雖然需要經歷層層檢查。
在這里,成立三年多的民營火箭公司藍箭,要在這里發射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
“朱雀一號”是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三級固體運載火箭,箭體直徑1.35米,全箭總長19米,起飛重量27噸,起飛推力45噸,具備快速響應、靈活發射、技術成熟、性價比高等特點,主要面向微小微星和立方星星座組網等商業發射市場。
之所以趕在27號發射,據說是因為”七上八下“的語意。
在發射之前,藍箭CEO張昌武做了個簡短的演講。他表示,本來昨天心情已經平復,但當今天看到”朱雀一號“佇立在發射塔時仍然充滿了激動,甚至想掉下眼淚。他稱朱雀一號為”朱雀大寶貝“。
倒計時30分鐘,所有在車上的媒體和嘉賓以及工作人員都齊聚在發射地5公里之外的地方觀看。雖然10月份的酒泉很冷,但大家都手拿著各種照相設備,希望能夠記錄下這具有著歷史意義的時刻。
倒計時15分鐘,在發射地的技術人員也都撤離,只留下”朱雀一號“遠遠佇立,現場氛圍緊張。
在倒計時10、9、8……所有人大喊,隨著一聲”點火“,朱雀一號噴射而出。
“太美了”、“太壯觀了”、“好震撼”,在拍攝之余,有些人喊道。就這樣朱雀一號一級分離成功,二級分離成功,接下來,肉眼已經觀測不到,天空中只留下彎彎曲曲的痕跡。
“這就是一條龍,奮斗了這么久就是為了這條龍。”藍箭的員工感慨道。雖然肉眼看不到,大家久久沒有離去。
按照節奏,在其發射10幾分鐘之后,可以大概知道其發射情況。大家已經做好了迎接好消息的準備。但一直過了1個多小時,也未有官方消息出來。
“美中不足”
一個多小時的等待在這里變得很漫長。筆者在等待之余發現了藍箭工作人員的情緒有些不對:他們有些面露愁容,有的在相互鼓勵。偶爾間聽到張昌武對一位員工說:要把情況客觀的告訴大家。
言語之間已經感受到了一絲絲不安。
果然,在當天的18:36分,發射過去2個小時之后,張昌武宣布:朱雀一號,火箭發射后飛行正常,一二級工作正常,整流罩分離正常,三級出現異常。
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都感到可惜。
張昌武表示,朱雀一號雖然達到了印證關鍵技術環節的目標,但從技術上來說有些美中不足,航天就是這樣,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但發射中心表示,能夠堅持300秒以上,實現一二三級成功分離,已經不易。朱雀一號獲得了發射中心的認可和祝賀。
“接下來,我們會迅速組織團隊分析問題出現在哪里,后期召開技術說明會,給出官方結論。”張昌武表示。
其實,對于這次發射,張昌武做好了成功的準備,也設想了多種問題出現的可能,可以說預想的最惡劣的情況都沒有出現。
“當初我們決定民營火箭送衛星入軌,外界很多人都有顧忌,感覺挑戰太大。但這次試飛驗證了我們之前的很多目標和參數,給朱雀的繼續發射和朱雀二號的發射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張昌武表示。
值得被紀念
雖然不能完全說成功。但“朱雀一號”卻收到了來自各方的鼓勵。在張昌武告訴員工最后結果時,不知是哪位員工喊了“加油”,“加油”聲此起彼伏。
競爭對手零壹和翎客的人發狀態,表示“朱雀一號”的飛行是中國商業航天事業上有特殊意義的一天,是專業團隊的一次偉大嘗試,探索永無止境。給同行打Call。
“朱雀一號能夠躺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是重大的勝利,能夠入列國家任務序列,躺在軍用發射場里。”
轉頭看看國外的Space X,獵鷹號初次發射就因一個錯誤,發射延期,之后連續2次發射延期。在后來正式發射時,發射僅26秒就出現問題,墜落地面。Space X也是歷經多次失敗,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畢竟我國商業航天的破冰才3年的時間,藍箭成立僅僅3年半的時間。
想成為類似Space X的企業
藍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6月,是中國唯一一家具備液體燃料運載火箭研發能力的民營企業,聚焦于中小型的商業航天應用市場,主要研制液氧甲烷航天發動機及液氧甲烷火箭。該公司在北京、西安建有兩個研發中心,在湖州建有智能制造基地,擁有170余名火箭總體、動力等研發人員。
商業航天領域在2015年破冰,我國自此商業航天力量得到了迅猛發展。但在整個產業鏈環節,火箭研發制造賽道上的參賽者其實并不多,因為這個賽道技術門檻很高。
張昌武曾經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表示,液氧甲烷是藍箭的技術核心,是自主可控的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Space X還有Blue Origin等有正在研制的液氧甲烷的發動機。藍箭算是世界上第三家商業企業掌握液氧甲烷發動機的研制技術。
談到未來的公司愿景,張昌武用了非常簡單的一句話:要成為類似Space X或者波音這樣世界一流的商業航天企業。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