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中國“藏醫藥浴法”正式列入世界非遺名錄,申遺經歷了什么?
11月28日,據悉,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三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通過審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中國第40個入選《非遺公約》名錄的遺產項目。
藏醫藥浴法是什么?
藏醫藥浴法,藏語稱“瀧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風、空“五源”生命觀和隆、赤巴、培根(三者被藏醫理論認為人體內存的三大因素)“三因”健康觀及疾病觀為指導,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藥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傳統知識和實踐。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醫醫院的安太措解釋道,藏醫理論認為隆、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構成人體的三種能量物質,也是引發疾病的三種因素。它們在人體內保持著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關系,共同維持著人體正常的生理機能。如果人體受到飲食與起居等內外因素的干擾,三因素偏盛偏衰、相互對抗而失去平衡和協調,將發生病理變化,引發各類疾病,成為發病的根源。
藏醫藥浴以藏醫三因觀念為理論依據,貫穿于藥浴組方、藥浴的整個過程以及飲食、起居等方方面面。藏醫藥浴以“五味甘露”為基礎配方,在五味甘露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病種添加“卡擦”藥,從而形成了豐富的臨床效果。
藏醫藥浴是一種藏醫學“內外結合”的民族特色療法,將人體全身或腿足局部浸泡于藥液中,在水的熱能和藥物的雙重作用下開放毛孔,藥物成分透過皮膚直接吸收,進入經脈血絡,輸布全身而促進微循環,從汗毛孔中排出滯留于體內的病邪,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藏醫藥浴法代表性傳承人明珠(左)指導瀧沐覺堪(制藥師)煎熬“五味甘露”。關確才讓 攝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
藏醫藥浴法的起源
關于藏醫藥的起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學者認為它起源于印度,而有的則認為起源于中國。為了強調藏醫藥的“印度血統”,《印度快報》辯解稱,“藏醫藥的理論和實踐,大多和阿育吠陀(Ayurveda)相似。阿育吠陀的影響首次傳入西藏是在公元3世紀,隨著佛教傳入西藏,其在7世紀開始流行。此后,直到19世紀初,印度醫學文化、佛教、以及印度科學文化就一直在該地區傳播”。
對此,西藏藏醫學院科研處處長頓珠表示,青藏高原是藏醫藥的發源地更是棲息地,歷史文獻佐證,早在象雄時期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出現后,象雄文字已經記錄了當時藏醫藥學的發展,苯教發展早于印度佛教傳入,所以藏醫藥學并不是印度佛教傳入后才得以發展。這一觀點駁斥了藏醫藥發源于印度的說法。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副院長仲格嘉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藏醫藥從萌芽到現在的快速發展,都以藏區為中心。不過,他也表示,藏醫藥以藏區本地的實踐醫學作為基礎,同時也吸收了部分印度阿育吠陀理論和漢地中醫理論。
作為藏醫學“索瓦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礱河谷和宗喀山脈的藏族農牧區為集中傳承區域,廣泛流布于西藏和青海、四川、甘肅、云南四省藏區,為保障藏族民眾的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發揮著重要作用。
印度與中國競爭藏醫藥浴法申遺,中國藏醫藥浴法申遺經歷了什么?
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處長吉吉曾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西藏從2013年初便啟動了藏醫藥“申遺”的工作,西藏自治區政府專門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聯合了西藏自治區文化廳、藏醫院等多個部門,同時還召集了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的藏醫藥專家,成立了申報工作專家委員會。
我國一直在爭取藏醫藥的所有權。據悉,2006年,藏醫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西藏自治區就已經將藏醫藥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而在2017年3月,印度也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將藏醫藥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了解,該遺產項目既體現了相關社區民眾通過沐浴防病、療疾的民間經驗,也是以《四部醫典》為代表的傳統藏醫理論在當代健康實踐中的繼承和發展。
經國務院批準,藏醫藥浴法相關項目分別于2008年和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確保該遺產項目的存續力,增強傳承活力,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領導下,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協調單位,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作為牽頭單位,協同相關社區、群體于2015年9月成立保護工作協調小組,聯合制定了《藏醫藥浴法五年保護計劃(2019—2023)》,實施協同保護與發展行動。
4年過去,中國“藏醫藥浴法”的申遺成功,標志著藏醫藥申遺之路取得里程碑式的成果。
圖為病房中的藥浴盆
西藏藏醫學院科研處處長頓珠介紹,到目前可以看得到的有文字記載的藏醫藥文獻約有3800多年的歷史。象雄時期,創立雍仲苯教的頓巴鑫熱米吾切著寫了《二萬一千部醫治法》《四部甘露寶典》,為當時藏醫藥發展奠定了基礎。13世紀以后,藏醫藥得到了空前發展。
作為藏醫學“索瓦日巴”的重要組成部分,藏醫藥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礱河谷和宗喀山脈的藏族農牧區為集中傳承區域,廣泛流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肅、云南等地的藏區,為保障藏族民眾的生命健康和防治疾病發揮著重要作用。
“藏醫藥浴法”列入非遺名錄有什么意義?
藏醫藥浴法列入非遺代表作名錄,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并提高全社會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于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委員會決議指出,該遺產項目“凸顯了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傳統知識的重要性,提供了人類與其環境間可持續關系的積極例證”。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