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衛星導航企業有了“共享實驗室”,實驗精度可達“亞毫米”級,覆蓋北斗導航全終端
掃地機器人一遇到障礙就“暈”了、導航軟件不識地面和高架、無人駕駛只聞打雷不見下雨……這些導航產業中的“痛點”如何解決?今天,記者從2018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了解到,由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承擔建設的“無人系統綜合實驗區”(簡稱“實驗區”),經過一年多的建設準備,今天敞開大門,歡迎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導航企業前來做測試。
位于西虹橋高光路北斗產業園區的“實驗區”,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其中室內測試場200多平方米,主要面向無人機、地面機器人等低速智能無人系統,提供典型場景下導航、感知、控制性能等精確測量和性能評估,形成相關的測試標準與測試服務能力。
背靠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實驗區”的優勢在哪里?研究院智能測試運營總監朱亞夫說,一是測試精度高,二是導航終端系列全面。僅輔助導航一項,“實驗區”就可做視覺、雷達、激光、慣導等多種測試,基本能滿足位置服務企業的各項需求。
“實驗區”投入運營,最大獲益者是企業。受益企業酷哇機器人相關負責人表示,導航服務雖然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但“痛點”依然存在,比如室外導航的定位精度為5米,對汽車來說是不夠的,一遇到障礙,定位就可能不準,因此誰能率先解決這些“痛點”,誰就能成為市場的引領者。但是這些測試設備是很貴的,場景搭建也非一家企業能夠完成,有了“實驗區”,酷哇機器人就能做高精度測試了。據悉,“實驗區”室內測試精度可達亞毫米級,在全球同類實驗室中處于領先水平。
“實驗區”是正在推進建設的上海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的重要組成。上海西虹橋導航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平臺承建單位,充分集聚產業鏈核心單位優勢資源,在共性技術協同研發、技術成果轉化、聯合建設聯合運營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今天,上海西虹橋導航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復控華龍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十家單位簽署了“上海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協同共建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平臺建設。
除了傳統的位置導航服務,“實驗區”還將帶來更多基于北斗導航的新服務,如一項基于北斗導航服務的“新時空智慧物流計劃”就此應運而生,將為全國物流業提供搭載千尋位置高精度定位服務的車載終端。“當前我國物流成本是很高的,比如一列火車滿車去,空車回,就浪費了大量運力,‘新物流’將通過對車輛的車道級導航和全國物資需求系統聯系起來,更加合理地安排運力,降低物流成本。”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曹沖說。
2012年底,隨著北斗系統投入區域服務,在開啟全球系統建設的同時,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2550億元,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占比為35.4%,達到902億元,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80%。
截至目前,北斗全球化進程已取得顯著成果,北斗三號年底即將正式提供“一帶一路”區域服務,根據規劃,2020年底前,北斗系統將完成35顆組網衛星的發射,實現全球服務能力。(沈湫莎)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