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19十大科技趨勢,涵蓋智能城市,數字身份、自動駕駛入選
1月2日,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了“2019十大科技趨勢”,涵蓋了智能城市、數字身份、自動駕駛、圖神經網絡系統、AI芯片、區塊鏈、5G等領域。
AI技術雖然發展最熱,但比它更快進入成熟階段的是生物識別技術。達摩院認為,2019年,生物識別技術將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在很多人關心的5G領域,達摩院認為,5G網絡的連接能力將增強至百億級,帶來海量的機器類通信及連接的深度融合。隨著5G時代的來臨,網絡將向云化、軟件化演進,也將會催生全新應用場景,例如車路協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將獲得全新的技術賦能。
城市大腦的能力從交通領域延展至包括在消防、城建、環境在內的社會精細化管理。達摩院認為,中國將會有越來越多城市擁有城市大腦。同時,城市實時仿真成為可能,城市局部智能將升級為全局智能。
2018年,曾經炙手可熱的自動駕駛經歷冰火兩重天。達摩院認為,單純依靠“單車智能”的方式革新汽車,確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無法實現終極的無人駕駛,但并不意味著自動駕駛完全進入寒冬。車路協同技術路線,會加快無人駕駛的到來。在未來2-3年內,以物流、運輸等限定場景為代表的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會迎來新的進展,例如固定線路公交、無人配送、園區微循環等商用場景將快速落地。
網絡安全將在2019年繼續成為科技領域的熱點。達摩院認為,未來幾年,黑客、黑產攻擊不會停止,但數據安全保護技術將加碼推出。各國政府都會趨向于推出更加嚴厲的數據安全政策法規,企業將在個人數據隱私保護上投入更多力量。跨系統的數據追蹤溯源相關的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應用。
阿里發布2019十大科技趨勢 這5個將影響我們生活
對于達摩院發布的這2019十大科技新趨勢,可能有些我們已經有所耳聞,今天就將5個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的新趨勢,給大家做一個講解,因為這或許就是以后我們生活的藍圖。
城市實時仿真:
城市實時仿真,不是字面上建立一個仿真城市的意思,而是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在城市的規劃以及城市建筑上。當這項技術落實達成后,我們就可以對城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進行集中并高效的管理,從而就可以對城市的環境、自然災害問題、交通的發展做出較為精準的預測。
超大規模的圖神經網絡系統將賦予機器常識:

如果這一概念可以實現,就意味著機器人也可以像人類一樣,具備簡單的常識和理解能力。我們都知道目前的機器人,無論多么智能,他們都只是植入了各種的AI算法以及芯片,使得他們看起來比較智能,但是說到底他們都還是一個機器人。但是如果機器人在未來被賦予了理解能力和常識,那么這在機器人的發展進程中,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標志性的里程碑,意味著機器人不僅是智能還會變得"情緒化"。
5G網絡催生全新應用場景:

2019年最受大眾期待的,目前看來應該就是5G的到來了。在過去的一年里,5G的新聞可以說是鋪天蓋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作為5G元年的2019,我們的生活自然也會因為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5G帶給我們的除了表面上上網速度的大幅度增加外,隨著5G的到來還可以促進基于4K/8K超高清視頻、AR/VR等沉浸式交互模式的逐步成熟,也可以使網絡向云化、軟件化演進。
數字身份將成為第二張身份證:

從2018年的手機行業我們就可以看到,生物識別技術正在逐漸成熟并應用在了生活中,手機包括移動支付都開始可以使用人臉識別等方式進行解鎖、支付等。而在2019年此項技術會更廣泛地應用在生活中,數字身份就是其中一個應用場景。當生物識別技術應用在數字身份證上時,我們就可以真的靠"刷臉"走遍天下了。
數據安全保護技術加速涌現:
近年,信息泄露事件層出不窮,我們在享受著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高效、便捷的生活時卻又不得不擔心我們個人信息的安全。畢竟,誰都不想自己的隱私被標上價格標簽,販賣給別人。所以在將來,全世界都將會出臺各種法規和政策來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而類似水印技術、數據資產保護技術、跨系統的數據追蹤溯源技術等也都會不斷革新,用來保護我們的數據安全。

以上5個就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比較貼近的科技發展新趨勢,也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作為一個各種技術都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年,到了2019年這些技術自然就會更好地被應用在各種場景之中。看完了以上這些介紹,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像小編一樣開始期待這個不一樣的2019年了呢?
附2019十大科技趨勢:
趨勢1:城市實時仿真成為可能,智能城市誕生
趨勢2:語音AI在特定領域通過圖靈測試
趨勢3:AI專用芯片將挑戰GPU的絕對統治地位
趨勢4:超大規模圖神經網絡系統將賦予機器常識
趨勢5:計算體系結構將被重構
趨勢6:5G網絡催生全新應用場景
趨勢7:數字身份將成為第二張身份證
趨勢8:自動駕駛進入冷靜發展期
趨勢9:區塊鏈回歸理性,商業化應用加速
趨勢10:數據安全保護技術加速涌現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