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廢棄礦山地下空間與資源調查評價和綜合治理研討會召開
由江西省萍鄉市人民政府主辦,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和南京地質調查中心承辦的萍鄉廢棄礦山地下空間與資源調查評價和綜合治理研討會近日在萍鄉舉行。
進入新時代,萍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綠色發展戰略,積極探索礦山環境治理新路子,涌現了一批廢棄礦山修復成功案例。本次研討會邀請權威專家為萍鄉廢棄礦山地下空間綜合利用診斷把脈,邀請綜合利用先進地區代表介紹經驗,旨在為萍鄉廢棄礦山地下空間與資源調查評價和綜合治理指明方向,對“長江中游黃石-萍鄉-德興礦山集中區綜合地質調查項目”萍鄉部分調查評估成果進行研討論證,共同謀劃萍鄉廢棄礦山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后續發展之路。
“長江中游黃石-萍鄉-德興礦山集中區綜合地質調查項目”是“長江經濟帶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工程”的二級項目,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牽頭,鄭州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承擔。該項目基本查清安源區煤礦采空區分布特征,初步建立了白源煤礦地上和地下空間及地層三維模型,確定白源煤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及調查與監測體系。
萍鄉市委常委、副市長馮文利表示,該項目著力探索從廢棄礦山恢復型環境治理走向恢復型與開發型相結合的環境治理模式,在綜合評價基礎上建立配套政策支持措施,引導社會資本與市場投入,促進廢棄的資源轉化為綠色資源,創新“變廢為寶”轉型升級萍鄉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預期操作性和長效性,有利于激活治理資源提升高價值開發利用,更有利于推動萍鄉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萍鄉市將創新廢棄礦山綜合利用新模式,力爭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三統一,努力爭取行業示范引領。
圍繞會議主題,項目組進行了工作匯報:對安源區的23個主要煤礦、38個關閉十幾年的煤礦進行了全面踏勘調查,基本摸清區內采空區的位置及范圍,確定面積為24.52平方千米,地上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探索和利用價值空間較大;針對典型煤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作,初步確定其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空間資源量、穩定性因素、安全性因素、空間環境因素、經濟性因素),20個二級指標,并初步建立了白源煤礦地上和地下空間及地層三維模型,確定白源煤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及調查與監測體系;初步查明區內地下水的物性特征、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初步確定湘東區湘東鎮甘泉村及周邊村落含氟井水除氟劑及除氟流程。
專家對項目成果給予了肯定,認為項目為我國煤礦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了地質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為城市規劃提供了地質依據,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提供典型煤礦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模式。
據了解,項目組計劃完成構建調查、監測預警、綜合評價、開發利用和政策支撐“五大體系”建設任務,共創“變廢為寶”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可操作、可推廣的“萍鄉模式”。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