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試點項目落戶上海
2018-08-01 14:49:11 來源:
新民晚報
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試點項目落戶上海 長三角聯辦創新大賽助推行業發展
無人機在娛樂消費、遙感測繪、農林植保、快遞物流、警務執法、應急搜救等領域正迎來爆發式增長。長三角無人機產業創新大賽日前在上海啟動,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目前中國無人機生產企業達650家,無人機登記數量達18萬臺,無人機用戶數量17萬,據預測,到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976.9億元。上海將大力培育創新生態環境,搭建無人機安全運行與合法飛行的監管模型和應用場景。
產業生態逐漸成熟
在大賽相關論壇上,深圳無人機協會會長楊金才透露,據統計,我國民用無人機的出口量約占全球的70%。中國無人機產業生態正逐步成熟,基本形成配套齊全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體系。
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已形成約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未來10年是無人機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中,工業級無人機需求超過十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需求超過百萬架,僅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油氣管道巡檢、國土測繪和警用5項年均潛在需求為40億美元左右。
“數字天空”構想起步
在楊金才看來,無人機可成為工業4.0的一個空中數據端口,大至地球物理、氣象、農業數據、小至個人位置信息,無人機將引爆空中的數據革命。
今年3月,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向順豐旗下的一家子公司頒發了“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京東公司日前也發布消息稱,最新研發的JDY-800物流無人機將于2020年投入運營。餓了么、美團也紛紛宣布,已有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獲批。據悉,餓了么獲準飛行的無人機航線,位于上海金山工業園區內,覆蓋面積58平方公里,服務外賣商家100多家。配送時,無人機主要承擔集散點A到B的干線運輸,兩名騎手則分別負責將外賣餐點裝運上飛機和將餐點最后送達消費者手中。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無人機有望成為未來的一種基礎設施,與各行各業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深度結合,讓生活更高效、便捷。
安全監管亟須跟上
“十三五”期間千億無人機產業規模的愿景令人振奮,但如何克服無人機快速發展與安全監管創新遲緩之間的矛盾,是重要課題。
近幾年無人機行業爆發,伴生著一些不良現象。比如黑飛不絕,更曾有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機場,干擾民航飛機事件。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柯玉寶提出要建設“無人機云”,即利用電信部門在全國各地的信號塔,來完成無人機的定位,后方人員可實時查詢、追蹤所有無人機。簡單說,就是民航局在云服務商和無人機個體之間建造一個數據中心,接收所有上云無人機的飛行數據,從而達到知道誰在飛,在哪兒飛,在干什么的效果。無人機云,就類似馬路上的探頭。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區域無人機管理部門正積極推進落實“放管結合”的產業推進思路。由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批準的“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試點項目落戶上海,屬全國首個該類試點項目;由民航局指導、多方技術單位共同參與的《低空聯網無人機安全飛行測試報告》正式發布,為無人機安全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撐。(記者 葉薇)
無人機在娛樂消費、遙感測繪、農林植保、快遞物流、警務執法、應急搜救等領域正迎來爆發式增長。長三角無人機產業創新大賽日前在上海啟動,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目前中國無人機生產企業達650家,無人機登記數量達18萬臺,無人機用戶數量17萬,據預測,到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976.9億元。上海將大力培育創新生態環境,搭建無人機安全運行與合法飛行的監管模型和應用場景。
產業生態逐漸成熟
在大賽相關論壇上,深圳無人機協會會長楊金才透露,據統計,我國民用無人機的出口量約占全球的70%。中國無人機產業生態正逐步成熟,基本形成配套齊全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體系。
中國民用無人機產業已形成約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未來10年是無人機發展的黃金時期,其中,工業級無人機需求超過十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需求超過百萬架,僅農業植保、電力巡檢、油氣管道巡檢、國土測繪和警用5項年均潛在需求為40億美元左右。
“數字天空”構想起步
在楊金才看來,無人機可成為工業4.0的一個空中數據端口,大至地球物理、氣象、農業數據、小至個人位置信息,無人機將引爆空中的數據革命。
今年3月,中國民用航空華東地區管理局向順豐旗下的一家子公司頒發了“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京東公司日前也發布消息稱,最新研發的JDY-800物流無人機將于2020年投入運營。餓了么、美團也紛紛宣布,已有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獲批。據悉,餓了么獲準飛行的無人機航線,位于上海金山工業園區內,覆蓋面積58平方公里,服務外賣商家100多家。配送時,無人機主要承擔集散點A到B的干線運輸,兩名騎手則分別負責將外賣餐點裝運上飛機和將餐點最后送達消費者手中。
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無人機有望成為未來的一種基礎設施,與各行各業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深度結合,讓生活更高效、便捷。
安全監管亟須跟上
“十三五”期間千億無人機產業規模的愿景令人振奮,但如何克服無人機快速發展與安全監管創新遲緩之間的矛盾,是重要課題。
近幾年無人機行業爆發,伴生著一些不良現象。比如黑飛不絕,更曾有無人機近距離拍攝機場,干擾民航飛機事件。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執行秘書長柯玉寶提出要建設“無人機云”,即利用電信部門在全國各地的信號塔,來完成無人機的定位,后方人員可實時查詢、追蹤所有無人機。簡單說,就是民航局在云服務商和無人機個體之間建造一個數據中心,接收所有上云無人機的飛行數據,從而達到知道誰在飛,在哪兒飛,在干什么的效果。無人機云,就類似馬路上的探頭。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以上海為代表的長三角區域無人機管理部門正積極推進落實“放管結合”的產業推進思路。由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批準的“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試點項目落戶上海,屬全國首個該類試點項目;由民航局指導、多方技術單位共同參與的《低空聯網無人機安全飛行測試報告》正式發布,為無人機安全監管提供了有力支撐。(記者 葉薇)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