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決賽在上海交大舉行
董穎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沒有網絡、沒有GPS信號、沒有指令……這不是荒野逃生,而是擁有“智慧大腦”和“千里眼”的無人機對決。精密設計的智能算法,給了無人機會思考的“大腦”,機身搭載的傳感器,則給予無人機自主行動的能力。
8月25日,歷時半年之久的第二屆全國“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進入決賽階段,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16支學生隊伍齊聚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霍英東體育中心賽場,帶著融入自主設計算法的無人機,在真實場景中進行激烈比拼。
參賽選手正在做賽前調試的準備工作
自主思考,自主行動
現場,各支隊伍設計的智能無人機從停機坪自動起飛,進入自主飛行模式,通過機載傳感器,開啟智能感知算法,自動識別地標,穿過障礙圈,進入人造小樹林對所有抽簽得到的二維碼進行搜索取證,當所有抽簽獲得的二維碼搜索完畢后,無人機自動返回停機坪。
來自上海交大參賽團隊的劉偉琪表示,自己團隊的這臺無人機上搭載了攝像頭、慣性器件、測速與測距傳感器,應用了自主設計的計算機視覺與深度學習的算法,使其能夠識別目標,并自己控制速度與方向,實現自主完成搜索任務。
為了更好地展現飛機穿越的效果,在比賽區域安裝了各種顯示屏幕,裁判和觀眾都可以通過屏幕上的畫面,清楚地看見各種穿越畫面和選手一起體驗速度的激情。
作為決賽的一環,7月23日進行的線上仿真比賽同樣精彩:密林、河流、峽谷,精細入微的3D場景中,一架金色的無人機,身輕如燕,在變幻莫測的復雜室內外場景和地形完成自主定位、識別與環境感知等各項挑戰任務,并以最快時間撤離現場,安全返回起飛點。參賽隊伍通過程序開發,對無人機機載傳感器數據進行處理并分析,控制無人機自主飛行,自動搜索目標并進行定位,在鎖定目標后,將目標的精確位置進行記錄并進行匯報。
在賽場上空自主飛行的無人機
培養科創人才,助力產業發展
近年來,以大疆為代表的消費級無人機刷新了大眾對攝影的認知,行業無人機已經用于如地圖測繪、環保監測、農業植保、交通巡邏等諸多領域。包括自動引線、電力巡檢,查處違建,交通監控、觀測空氣、土壤、植被和水質狀況、農藥噴灑等諸多應用現在都可以由無人機實現。
而智能感知是無人機、移動機器人、無人駕駛車等無人系統實現自主能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全國“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以及企業屆的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了一個高手對決的平臺。競賽以無人機為載體,以自主定位、目標識別與跟蹤等智能感知核心技術為牽引,并以開放源代碼的共享方式,促進技術火花碰撞。
據介紹,上海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涵蓋了基礎技術研究、技術轉化、產品、用戶、市場。" 高分 " 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對激發在校大學生科創興趣,提升理論實踐水平有積極幫助。主辦方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郁文賢教授表示,此次競賽,不僅有助于智能感知技術的發展創新,也培養了學生們的興趣與實踐能力,希望學生們未來在智能感知技術領域開拓創新,引領無人系統新興產業發展。
為促進技術轉化,本屆全國“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競賽成立了由高校教師與企業高管共同組成的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加強與產業界的聯系。希望借助本次比賽,實現高?蒲谐晒D化,并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大賽組委會熊剛副教授表示,競賽同時還開展相關技術創新課程建設和競賽培訓,協同推動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領域的創新創業,擬通過三至五年努力,以及社會化推廣和市場化運作,使競賽成為青年人才培養、創新和創業有影響力的品牌,共同推動高分無人飛行器智能感知技術的創新發展。(中測網 史婉婉)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