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無人機企業“迎風起飛” 垂直整合培育產業集群
以無人機為重要載體的智慧物流產業,正成為國內各大電商平臺加速布局的重點領域。
重慶,也正在打造西部地區的智慧物流樞紐——市經信委制定《關于加快推進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意見》,渝北區仙桃數據谷打造“航空小鎮”,九龍坡、巴南和永川也先后布局無人機產業園……
截至目前,重慶無人機企業有60多家,2018年全行業的總產值為30億元。在此基礎上,全行業將加快整合和協作步伐。4月12日,重慶無人機協會宣布將成立重慶市無人機產業創新聯盟,建立無人機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性平臺,促進無人機企業協同發展。
從無到有
兩年聚集60多家無人機企業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無人機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報告》,2018年我國無人機總產值已突破250億元,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深圳、廣州、北京等國內多個城市已先行布局無人機研發和生產領域。相較而言,重慶的無人機產業起步晚、底子薄。
重慶無人機協會副會長胡海波介紹,2018年重慶無人機行業總產值僅30億元,“深圳大疆公司2018年的產值就超過100億元,重慶整個無人機行業還不及人家的一半。深圳、成都等地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布局無人機產業,重慶起步還是晚了。”
重慶無人機產業要追趕上去,并非易事,技術、人才、資本等都是難題。“只有把上下游企業聚集在一起,打造全產業鏈,才有可能破解這些難題。”胡海波說。
為了讓無人機企業抱團發展,重慶陸續成立了各種產業園,瞄準無人機企業招商引資。短短兩年間,重慶就聚集了60多家無人機企業。
各有特色
培育細分領域“小巨人”
在眾多無人機產業園中,位于九龍坡區的啟迪科技園表現不俗,去年一共引進5家無人機企業,覆蓋無人機產業上下游。
“5家企業不盲目生產,不搞同質化競爭,各有分工,各自專注于某一細分領域。”重慶愛思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思翼航空科技)CEO周少陽說。
愛思翼航空科技是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的“小巨人”。“我們只做工業級無人機這個細分領域。”周少陽說,與消費級無人機區別很大,工業級無人機要在60℃以上的超高溫,零下40℃以下的超低溫,以及大雪冰雹、沙漠地帶等多種惡劣環境下飛行,對制作工藝的要求更高,“有了這種工業無人機,極端環境下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也迎刃而解了。”
和愛思翼航空科技同處一棟樓的,還有其他4家無人機企業,有做中游的集成開發,有的做下游應用,還有的提供橫向配套服務,它們共同構成了一條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
重慶飛狐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無人機主要是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保護,比如為柚子樹精確噴灑農藥。與人工噴灑相比,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更高效、精準、安全。操作人員只需配置好農藥,通過操控器提前設定飛行航線和飛行高度,無人機就自動進入“預設軌道”,實施“高空作業”,避免噴藥人員中毒的風險和踩踏農作物的損失。
重慶晉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則是一家主攻應用的無人機企業。“政府部門、國企對高清大面積的地圖、影像圖有強烈的需求。”該公司總經理李映鋒說,晉盾智能科技研發了一套實景三維可視化大數據管控平臺,專門處理無人機傳送來的高清影像圖。
目前,這個平臺主要應用于燃氣管道的測繪巡查,“人不需要跑去現場,無人機就能代勞。”李映鋒說,燃氣管道的走向如何,穿越了哪些大山,經過了哪些村莊,哪些地方有地質災害,這些重要的地理信息都能靠無人機測繪出來。
潛力巨大
2020年產業總產值將達120億
除了啟迪科技園,渝北區仙桃數據谷也有重點發展無人機的“航空小鎮”,巴南區、永川區均有符合自身定位的無人機產業園。
在政府層面,市經信委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以“整機+零部件”垂直整合培育產業集群,合理規劃建設無人機產業發展園區,打造一批無人機產業化基地。預計到2020年,全市年產無人機將達到120萬臺,無人機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20億元,構建形成“研發+制造+服務+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李映鋒表示,重慶因特殊的地形和氣候可對無人機提供各種考驗,比如,霧多將影響無人機的定位和視覺,潮濕、高溫將影響電子系統,山多影響飛行控制和數據傳輸等,“這些環境簡直是天然的試驗場,重慶造的無人機能在各種場景中接受檢驗,適應能力會更強。”
“我們也看好重慶的潛力和成長空間。”周少陽稱,就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來說,重慶工業企業多,潛力巨大;另一方面,重慶加大了對智能制造業的投入,多重利好疊加,重慶無人機產業定能“迎風起飛”。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