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導航推廣方式難獲認同 大眾化才是出路
2013-10-11 15:34:03 來源:
車訊網
轟轟烈烈的推廣動作相比,北斗衛星相關產品市場化的步伐就顯得有些緩慢了。
日前,在東風日產啟辰品牌成立3周年之際,啟辰宣布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R50和D50上市,北斗導航版在相應的基礎車型指導價上調高了3000元,分別為7.88萬和8.78萬元。這是該系統首次應用在民用量產車型上。
有報道稱,啟辰爭取到成為第一個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汽車品牌,賺足了營銷資本。換句話說,搭載北斗,意在制造話題營銷而非真正賣車。
恐怕事實也的確如此。車主王先生就向記者表示,預算在七八萬的購車者對價格都是很敏感的,3000元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自己裝個GPS導航只需要三四百元,甚至用手機導航都不用花錢,沒有理由為北斗導航多花3000元。”
看來,讓用戶自愿掏腰包購買相對昂貴的北斗導航時機遠未成熟。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盡管性能和GPS差不多,但價格大概要貴一倍。
國家強力推行便似乎成為別無選擇的選擇。
1月14日,交通運輸部要求9 個示范省市的大客車、旅游包車和危險品運輸車輛,今年3月底前80%以上的車輛安裝上北斗車載終端。6月1日后,凡未按規定安裝北斗導航的車輛,不予核發或審驗道路運輸證。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表示,這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項啟動的第一個北斗系統民用示范工程,由交通運輸部與總裝備部聯合組織實施,計劃用2年時間,在江蘇、安徽、河北、陜西、山東、湖南、寧夏、貴州、天津共9個示范省市建設7個應用系統和一套支撐平臺,安裝8萬臺北斗終端。
在國家的強力推行下,北斗終端迅速增多,但問題也隨之顯現。
以寧夏為例,交通運輸部推薦的兩個重載普貨用終端價格為1868元,由運營商負責安裝,同時另加一年運營服務費420元,全區統一價格為2288元。項目結束后,還將給終端用戶每臺補貼500元,這樣一來,含一年運營服務費,用戶的實際花費為1788元。
將近2000元的花費由用戶承擔,這被不少用戶看作是無奈的“煩心事”。一位貨車司機表示,“國家從戰略角度推廣產品,那就得國家和終將獲利的企業承擔成本,哪有強制用戶承擔成本的道理?”
事實上,推廣北斗的戰略意義無人質疑,但對于推廣方式,則并不完全認同。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向記者表示,GPS導航系統已經雄霸導航市場多年,根基穩固、消費者認可度極高、技術優勢明顯,北斗若要通過單純市場化手段來挑戰GPS霸主地位無異于“以卵擊石”,國家層面強制干預也屬正常反應。尤其是北斗長期作為軍用產品而與民用不搭,政策推廣就顯得格外重要。
他同時指出,北斗已經失去了先發優勢,而后發優勢同樣不存在,消費者對GPS的接受度更高,即便國家層面強行推廣也將面臨多重困境。北斗導航系統對消費者使用的便捷度、用戶體驗、成本支出等環節考慮過少,尤其是高額的安裝成本通過政府、消費者共同分擔的操作模式會極大地削減消費者的積極性。
麥哲華咨詢公司咨詢總監曹寅也向記者表示,對于北斗這樣的戰略性系統來講,有必要建立強制體系。但是國家推薦與補貼一部分成本要兩者結合。
賀在華則指出,北斗若要真正實現市場化運作,提升技術、培育消費者使用習慣、降低成本等工作必須取得突破性進展。特別是高額成本的瓶頸若無法破除,則整個產業很難實現商業化,其他各項工作也將難以開展。而GPS在成本控制方面已經做到極致,北斗可以通過產品對拼學習借鑒。
事實上,北斗衛星導航的行業應用還并不充分,僅在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水文測報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事關國家經濟命脈安全的行業,如電力、金融、通信、鐵路等重要領域還沒有大規模推廣應用。更重要的是,受制于高企的價格,大眾化應用幾無進展。
大眾化,其實才是北斗市場化的最強力支撐。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