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開展首次測繪應急保障演練
2013-11-20 07:13:22 來源:
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11月15日上午,山西省首次測繪應急保障演練在太原市東山成功舉行。演練假設太原東山洪子峪太鋼石灰石礦發生大型地質災害,省政府應急辦要求山西局快速提供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
山西局立即啟動測繪應急響應,緊急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局政務大廳、省測繪資料檔案館、省綜合地理信息中心立刻開通測繪成果提供綠色通道,迅速完成太原市東山洪子峪一帶影像地圖、地形圖的準備,迅速送往省政府應急辦。同時,根據救援工作需要,無人機、無人飛艇、地面激光掃描儀等新型應急裝備立即趕往滑坡現場對災害現場進行實地監測。
上午9時整,在演練現場,ZC-7和ZC-3型兩架無人飛機、JD3無人駕駛飛艇整裝待發,應急監測車也在隨時待命,臨時指揮部里緊張有序。隨著總指揮的一聲“起飛”,ZC-7無人機攜帶航空數碼相機準時起飛,執行日間監測任務,按演練現場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案進行航攝。隨著無人機的盤旋上升,現場與電腦相連的大屏幕上已經顯示出該飛機飛過的航線圖。15分鐘后,ZC-7型無人飛機圓滿完成任務,準時降落在預定位置。緊接著,ZC-3無人機攜帶可見光、紅外攝像設備彈射升空,執行日間監測任務,同時向指揮中心傳送實時監測圖像。在演練現場的大屏幕上,出現了ZC-3無人機傳回的視頻影像數據,演練現場的地形地貌清晰地呈現在大屏幕上。20分鐘后,ZC-3無人機按時以放出降落傘的方式準確降落。
在無人機和飛艇執行監測任務的同時,地面激光掃描儀進行地面數據采集。監測中,現場組將無人機系統所獲信息回傳到應急車,并通過應急車載的數據處理設備現場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輸出監測成果。為領導第一時間掌握災害現場情況提供快速、全面的地理信息保障。在無人機起飛后的一個小時內,“災區”的立體三維影像圖生成,并呈在現場的大屏幕上;一個半小時內,影像分辨率在10厘米的“東山洪子峪正射影像圖”就送到了臨時指揮部里,現場實地監測任務圓滿完成。現場觀摩人員一一傳看著“東山洪子峪正射影像圖”,對現代化的測繪手段與成果贊嘆不止。
上午11時15分,隨著總指揮的最后一聲令下,應急演練順利結束。
山西省政府應急辦公室、省國土資源廳、省防汛搶險總隊、省林業廳,省地震局等單位負責人觀摩了演練。山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相關處室、局屬省測繪工程院、省基礎地理信息院、省地圖集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省地圖院、省遙感中心、省綜合地理信息中心、省測繪資料檔案館、省測繪宣傳中心、省基礎測繪設施技術保障中心等單位百余人參加演練。
觀摩組認為,此次演練一是前期準備工作充分。籌備工作組編制了山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測繪應急保障預案演練方案,編寫了“山西省測繪應急保障預案”演練腳本,對演練的全過程進行了詳細編排;各參演單位都提前到這里對各自的設備進行調試、對各自的演練內容進行模擬,為正式演練順利開展做好了充分準備。二是應急響應迅速。各單位各部門都能按照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應急保障任務,各個環節銜接緊湊,做到了及時、快速、高效。三是使用了先進的設備和系統。本次演練使用了由應急三維地理信息與任務規劃、無人機遙感數據獲取、單兵視頻采集等8個子系統構成的地質災害應急監測移動平臺,使用了配備CK-LAC04低空航測四相機系統的JD3飛艇航攝系統、地面三維激光掃描設備等,整個現場演練過程充分展現了位于行業前沿的現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四是取得預期效果。通過演練,測繪應急保障隊伍在假定險情現場,從“實際”出發,按應急預案的程序實地、實兵、實裝、實操,“真實”地走通了“山西省測繪應急保障預案”的全過程,達到了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的目的。
山西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張寶玉表示,全系統要以這次演練活動為契機,認真總結經驗,找出問題與不足,扎實做好工作,進一步完善測繪應急保障預案和工作流程,增強真實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加強應急測繪能力建設,提升應急保障水平,爭取建設一支精干專業的測繪應急保障服務隊伍,不斷提高測繪隊伍在不同環境下的應急保障能力,真正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更好地為全省防災減災、搶險救援提供及時高效的測繪應急保障服務。(杜永剛 邢云鵬)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