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德談測繪地理信息——打造三大平臺推進城鎮化 以人為本構建智慧中國
2014-03-12 18:04:46 來源:
新華社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上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用600多字闡述“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打造智慧城市,讓城市更人性化。
“讓城市管理走向智能化、人本化,最好的辦法就是走以智慧城市為引領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李朋德說。
“城鎮化離不開測繪和地理信息。”李朋德說,城市的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都要基于地理位置。
“所以,我們在積極建設三大平臺,全力打造信息化測繪體系,提升測繪地理信息能力,構建智慧中國。”李朋德說。
第一個平臺是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國家測繪地信局在基本實現全國“數字城市”建設全覆蓋后,及時啟動了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這是“智慧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將支持智慧城市的全面建設和廣泛應用。
第二個平臺是地理國情監測。地理國情是綜合國情的最基礎部分,支持其他國情內容的表達和分析。“通過地理國情的普查與監測,讓政府對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的現狀和變化一目了然,輔助政府決策、指導科學發展。”李朋德說,這方面中國領先于國際社會,為城市發展提供了一種基于地理空間的監管手段。
第三個平臺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天地圖”。“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希望把準確、權威、及時、好用的地理信息,開放給社會各界、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李朋德說,平臺的服務將無所不包,如現代物流、開展電子政務、商業企劃、信息查詢等服務,為老百姓的出行、文化體育娛樂生活等提供好的導向。
“這三個平臺的服務都將基于網絡地理信息技術體系,提供不同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李朋德說,最終目標是實現城市基于位置的“以人為本”。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推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和城鎮發展后勁”,以及“加強小城鎮和村莊規劃管理”、“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等。
“這些都觸及城鎮化中的關鍵問題,也是地理測繪信息所致力服務的方向。”李朋德說。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開始引進地理信息技術,經過實驗、示范、應用等發展過程,地理信息產業開始萌芽。21世紀初到現在,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技術的發展,一些地理信息核心技術得到突破
目前,中國的無人機遙感、航空相機、測繪儀器、車載測量系統等技術,都已經達到了國際水平。
不過,李朋德坦承,在高精尖測繪裝備、高分辨率測繪衛星、地理信息處理軟件等方面還有差距;創新資源整合和地理空間數據的統籌有待加強。
李朋德說,未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將努力實現地理信息數據的實時化獲取、自動化處理、智能化管理、網絡化服務和社會化應用,提高城鎮化建設和城市綜合治理能力,為城市的智慧化發展“加磚添瓦”,實現定準位置、把好方向、整合信息、服務監測。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