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遙感地調工作取得重要進展
2014-06-16 23:01:11 來源:
新華網
從中國地調局航遙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承擔的“西部艱險復雜地區遙感地質調查應用技術研究”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并在多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對西部昆侖山南翼高原戈壁艱險地區32300平方千米1:1萬、1:5萬、1:25萬研究區遙感影像收集、糾正、融合等處理工作。
在國產衛星遙感影像處理及融合方法上,已完成1:5萬資源三號國產衛星數據大氣校正、正射校正、幾何校正等預處理對比研究工作,并針對國產衛星數據進行影像數據融合處理過程中存在噪聲干擾相比國外同類型數據偏大、融合產品存在較大的光譜扭曲、頻譜混淆比較明顯等現象,初步完成國產衛星遙感數據影像融合等處理技術的研究工作。
通過對研究區域水文地質條件的綜合研究,構建了適用于本研究區的地下水評估指標體系,并完成1:5萬、1:25萬該區域2000平方米匯流累計、土壤濕度、地表溫度、植被、水體等水溫地質遙感信息提取有關因子的計算工作。
在工程地質遙感識別和信息提取技術方面,通過典型地物遙感解譯結合區域地質圖的方式,生產了1:5萬、1:25萬巖性圖,并利用hyperion高光譜數據對研究區域進行了礦物類型識別。
在地形地貌遙感識別和信息提取技術方面,通過資源三號目視解譯提取1:5萬地形地貌信息,并完成地勢起伏度提取、給水選址模型、重要目標識別模型等。
據了解,該項目圍繞我國西部艱險復雜地區發展現狀和國土安全保障需要,通過開展西部艱險復雜地區地形地貌、工程地質巖組特性、水文地質給水孕水背景、地質礦產資源背景、地質災害環境影響、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因子遙感識別和提取技術研究,建立符合地區經濟建設與國土安全保障相關模型,形成滿足西部艱險復雜地區的遙感調查技術方法體系、技術流程和技術要求,為我國西部艱險復雜地區1:5萬地質調查數據獲取提供技術支撐,服務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國土安全保障。
項目工作地區是我國自然地理環境最復雜的地區之一,有山地、荒漠、草原、沼澤等各類地貌類型,其中高山地區占絕對優勢,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區占總面積的一半,4000米以上的極高山區約占總面積的1/3。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個別區域具有重要戰略價值,但由于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自然環境惡劣等因素,加之部分地區與鄰國尚沒有完成勘界工作,采用常規地面調查方法很難取得重要成果的突破。因此,利用遙感地質調查應用技術對這一地區進行地質調查,可以有效摸清家底,掌握該地區的地質、水文、地形、地貌等情況。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