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地理信息品牌短板 挖掘8000億“蛋糕”
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國家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的相繼出臺,所營造的產業環境越來越有利,也讓地理信息產業在2014年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而在關鍵技術上所取得的長足進步——如國產GIS軟件技術水平已與國外同類軟件相當——使得產業核心競爭力也在逐步提高。
地理信息產業所蘊含的價值越來越大,我們有目共睹;但存在的短板也不容忽視,對品牌建設重要性缺乏足夠重視便是其中之一。事實上,相較于國外,我們在品牌打造上做的還遠遠不夠。一些國外地理信息軟件品牌之所以能夠加速搶占國內市場,擠壓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空間,品牌在其中也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所以,迎著產業的春天,品牌建設的短板必須補齊。
在近期舉辦的中國行業影響力品牌夏季峰會上,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王治國也指出,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中小企業要在全球范圍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在戰略的高度上重視品牌建設。國產GIS軟件品牌自然也是任重道遠。但也正是這次峰會,在主辦方同期公布的中國行業影響力品牌榜上,首次出現了GIS企業——中地數碼,并且是唯一一家上榜的GIS企業。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在品牌建設之路上,國產GIS企業的積極努力與探索。
在這場由國務院新聞辦-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攜手中國品牌領袖聯盟、CCTV《影響力對話》欄目聯合舉辦的峰會上,中地數碼的入圍,除了是對國產GIS品牌乃至整個產業所發揮的價值“點贊”外,作為獲獎案例,中地數碼的品牌塑造對于本土GIS品牌建設,也具有一定的思考意義。
在國內,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國產GIS品牌屈指可數,中地數碼是其中之一。經過二十多年的大浪淘沙,它的品牌發展史也可以看作是GIS在國內發展的一個注腳。從MapCAD到MapGIS、MapGIS K9,再到MapGIS 10,中地數碼在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中,漸漸走在了GIS科技創新的前列;而捐贈GIS軟件反哺高校,創辦《GIS時代》期刊傳播GIS知識,積極配合國家“653工程”培養GIS人才等等,則展示出了她承擔社會責任的形象。
其實,我們可以從上述這些屢見報端的信息中獲得一些啟發:就像一個國家既要通過自身的政治、經濟實力又要輸出自己的文化來傳播影響力一樣,企業品牌影響力的塑造同樣需要擎起硬實力與軟實力兩面大旗——技術就是品牌硬實力的基礎和內核,并且要不斷創新;而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則能夠鑄實品牌的軟實力,釋放出更多的品牌正能量。
目前,隨著信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打造自主可控的國產化軟件,已成為從高層領導者到基層從業者的共識,本土品牌在迎來更多發展時機的同時,也會面臨越來越嚴格的要求。
“8000億”、“國民經濟發展新增長點”,這些關鍵詞渲染出了國家對地理信息產業所寄予的厚望;四大原則、六大領域、七項政策措施,也構成了打造這一新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標配;“打造龍頭企業”、“擁有一批國際影響力知名品牌”等目標的描述,所釋放的信號對業界更是不言而喻……但正如電影《林肯》中林肯所言:“我負責把旗子升上去,讓旗子飄揚還要靠人民。”如今,產業地位已上升到國家層面,而讓國產軟件品牌的大旗飄揚,則要靠每個地理信息從業者。
地理信息產業未來的發展目標是打造8000億的產業“蛋糕”,在這一過程中,品牌越是具有影響力,越是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用戶青睞、占據更多的市場;同時,這也不是單靠某一家企業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產業各方力量的共同投入、抱團發展,包括聯手打造知名品牌。在我國地理信息品牌建設之路上,應該有更多的企業、從業者奮起直追,積極探索,進而匯聚成一股力量,推動產業向前發展。
中地數碼總裁劉永(左五)領獎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