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技術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當中,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對該項工程的丹江口庫區進行地質災害體調查項目中,湖北省國土測繪院將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引入其中,為該項工程提供高質量的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
在地質災害體調查項目中,傳統的測繪方法受到地形復雜等因素的限制,得到的數據往往不夠精準且耗時長。湖北省國土測繪院根據這一現狀,在對丹江口庫區進行地質災害體調查工作的時候,選取了十堰市鄖縣城關鎮牧場溝村黃家槽滑坡等八個影響范圍大、對周邊威脅大、特征典型的重大地質災害點作為示范區,開展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重大地質災害測繪示范應用,生產制作了包括地質災害體DLG數據、DEM數據、三維模型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將災害體的變形細節特征真實展現在模型上,通過三維模型計算滑坡體土方量,并錄入《十堰市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地質災害防治一張圖示范建設》的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綜合數據庫,為今后的地質災害調查及信息系統提供精準、直觀的地理信息數據,為減災防災和制定區域防災規劃提供基礎地質依據。
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目前在國內主要應用于文物數字化保護、土木工程、工業測量、歷史古建筑物的恢復和保存等領域,在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領域的應用尚處于探索階段。此次利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對丹江水庫進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查,研究出了一套地質災害體三維激光掃描測繪與建模的總體技術路線和流程,實現了立體、直觀、全方位展示地質災害體全貌,豐富了地質災害體調查的技術手段和測繪成果表現形式,不僅降低了地質災害防治部門的工作成本,提高了應急、調查、綜合防治的決策水平,也為湖北省在地質災害測繪領域推廣應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
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進入倒計時階段。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以明渠為主,渠首位于丹江口水庫已建成的陶岔引水閘,線路北行至方城埡口穿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至鄭州的孤柏嘴穿越黃河,進入海河流域后,線路先向西繞行,經焦作潞王墳,再基本沿京廣鐵路線西側向北延伸;北京段位于總干渠末端,流量最小,全段采用管道輸水,管道線路長74.8千米,終點為北京市的團城湖。(邵澤興 鄧玫婷2014.10.20)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