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科院2專家入選首期遙感青年科技人才創新資助計劃
近日,科技部發出《關于獲得2015年度遙感青年科技人才創新資助計劃資助人員的通知》,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翟亮、趙爭2人作為首期30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選。
該計劃由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組織實施,旨在加強對遙感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全面提高我國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的科技實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由國家遙感中心會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等發起人單位共同組織開展。首期遙感青年科技人才創新資助計劃在國家遙感中心業務部范圍內開展,經候選人提名、形式審查和專家評審,共對30名青年科技人才給予2015年遙感青年科技人才創新資助計劃資助。
翟亮,副研究員,于2007年6月獲武漢大學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07年7月至今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現為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地理國情監測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影像與數據融合國際期刊》(IJIDF)副主編、山東科技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研究生導師。近年來,主要從事地理國情監測、全球地表覆蓋遙感制圖、遙感影像壓縮質量評價等科研工作。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后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基礎測繪科研項目、橫向課題等10余項;榮獲2014年度測繪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1)、2012年度測繪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28)、2010年度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2)等;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著作6部、圖集1部;發表論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30余篇,SCI/EI檢索論文10余篇;取得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4項。
趙爭博士于2000年、2003年和2014年先后從武漢測繪科技大學、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和武漢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3年6月來研究院參加工作,是研究院SAR遙感團隊的科研骨干,一直從事SAR遙感應用基礎理論及技術方法的研究工作。近年來,應用SAR遙感技術圍繞云霧、冰雪覆蓋區大中比例尺SAR測圖、地理國情監測和全天候監測深入開展研究,提出了地形復雜區域InSAR高精度DEM提取的技術方法,有效彌補由陰影和疊掩帶來的DEM漏洞,提高了低相干區域獲取DEM的可靠性,有效解決了InSAR在地形復雜區域信息缺失和精度達不到實際應用需求的問題,改善了InSAR DEM提取精度。圍繞上述研究,所形成的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排名10),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排名2),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0)、二等獎(排名2)各一項,出版專著一部;申請發明專利9項,授權2項,起草標準5項,軟件著作權登記3項,在《P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測繪學報》等國內外重要刊物及會議上發表論文50余篇。(段敏燕 吳亞祺 2015.4.3)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