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地區10年位移40厘米上升3厘米
近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發布,2005年至2015年10年間,珠峰地區以每年約4厘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以每年約0.3厘米的速度上升,10年位移了40厘米、上升了3厘米。同時,受4·25尼泊爾8.1級地震影響,珠峰地區向西南方向移動了3厘米,高程方向基本沒變化。在5·12尼泊爾7.5級地震中,珠峰地區的平面和高程方向基本沒變化。
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的珠穆朗瑪峰處于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邊緣的碰撞擠壓帶,這一地區的地殼運動一直非常活躍。珠峰地區是觀察地殼運動的重要窗口,該地區地形形變對研究地殼運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包括珠峰在內的青藏高原對東亞、南亞甚至整個北半球的氣候、環境、生態等有極其重大的影響,發生在那里的有關變化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2005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珠峰北側布設了衛星大地控制網和水準網,完成了珠峰高程復測工作。10年間,測繪科技人員采用我國及周邊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連續觀測數據,獲得了珠峰地區的年運動速率。
為更準確地掌握珠峰高程復測10年來該地區地形形變情況,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國測一大隊開展了珠峰地區地形形變外業監測。監測期間適逢4·25尼泊爾地震。地震發生后,國家局緊急部署,抽調正在西藏地區作業的國測一大隊6個小組,于5月10日至13日對2005珠峰高程測量時埋設的定日、大本營、東絨等6個點進行了觀測。
外業結束后,國家局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第一時間對移交的觀測數據、2005珠峰高程測量相關數據、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工程14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部分衛星大地控制點震前震后數據進行處理,形成了珠峰地區地形形變監測分析結果。
這一監測分析結果對研究珠峰地區地形形變、開展地震災害評估和災后重建、發揮測繪地理信息在災后建設中的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義。(王玉玲 于德全)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