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外業數據采集完成
6月30日是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標準時點。至此,我國陸地國土范圍內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數據采集工作已經全面完成,普查數據反映了我國地理國情在這一時點的實際狀況。這些要素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道路、構筑物、荒漠與裸露地表、水域地理單元及地形等12個大類58 個二級類、135 個三級類的數據。
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于2013年至2015年開展,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其目的是查清我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現狀和空間分布情況,為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奠定基礎,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提高地理國情信息對政府、企業和公眾的服務能力。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為普查工作第一階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圖制作、數據采集與處理、外業調查與核查、數據集建設等工作。
任何一項全國性普查都需要一個統一時點,其目的是反映普查對象在同一時點的客觀狀況,避免因時點不同造成普查信息不真實、不準確。此前,我國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數據主要是利用近4年的影像、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獲取的。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地理國情普查內容復雜多樣和地理現象變化多端,再加上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很多普查要素和內容在兩年內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普查成果還不能準確表達當前時點的真實狀況,只能作為先期成果。因此,此次普查標準時點核準的主要目標就是采用最接近時點的影像,通過核實從數據采集到標準時點階段發生變化的內容,核準各類內容的正確性,補充新增內容,消除普查前階段由于資料時效性和外業局限性等導致的現勢性參差不齊現象,進一步提高普查數據的現勢性和準確性,形成符合統一時點要求的普查成果,為普查數據統計提供翔實的數據基礎,同時建立帶有統一時間信息的本底數據庫,為今后開展長期地理國情監測服務。
此次標準時點核準工作堅持“全面覆蓋、突出重點、規范一致”的原則,要求在有限時間、全國范圍內形成符合時點要求的普查成果。自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辦公室提出標準時點核準工作倒計時100天來,各級普查單位一方面充分利用前階段收集的解譯樣本輔助內業解譯,另一方面針對無法識別的區域開展外業核查。各地依據資源三號衛星為主的國產高分辨率衛星最新影像為主要數據源,通過分析普查所用遙感影像時間和普查作業中外業工作時間的整體情況,對變化周期較短的地物類型和人類活動強度較大的區域進行了仔細核查。主要包括對前階段作業時處于變化中的地物類別進行了核準,如建筑工地等;對原為耕地、林地等后變為房屋建筑、道路等的非人工建造類別變更為人工建造類別的地物進行了核準;對建造強度發生顯著或根本變化的類別進行了核準,如高密度低矮房屋建筑區變更為建筑工地等;針對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面等類別由于生長周期、季節變換等引起的交替和重復性變化,對其分類正確性進行了核準;對新增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新增地(市、州)行政區的地理國情要素數據進行了核準。全國各地區均結合本地區普查前階段數據采集生產中發現的規律和問題,突出核準了本地區重點內容,保證了普查成果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在完成此次標準時點核準工作后,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將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從今年7月開始,進行普查信息的整理、匯總、統計分析,并最終形成普查報告,發布普查結果。(王玉玲 徐瑤)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