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助力中國“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7月,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包括湖北恩施唐崖土司遺址、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遵義海龍屯遺址在內的中國“土司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48項,位居世界第二。
與通常長達數十年的申遺周期相比,土司遺址從發掘到申遺成功,僅用了三年左右的時間。在此過程中,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功不可沒。作為土司城申遺堅強的技術后盾,武漢數文科技有限公司全程參與了土司城項目的考古勘探和測繪工程,運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進行測量、發掘、復原和維護,揭開了土司城的神秘面紗,為該文化遺產各類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和研究以及申遺計劃的整體布局提供了及時、可靠、準確的保障服務。
位于湖北恩施咸豐縣的唐崖土司城遺址,地貌環境復雜,數文科技公司使用固定翼和多旋翼無人機,搭載GPS、慣導等設備,快速獲取遙感影像等,制作生成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圖、空中高清720°全景影像、大比例尺地形圖等,能夠清晰觀測遺址的分布情況,滿足遺址空間分析的需求。
基于現存不完整的遺址,數文科技公司采用三維激光,采集三維數據,將精細三維空間數據與高清紋理影像完美融合,構建現狀三維模型,并結合史料文獻記載和現代分析研究,在不破壞遺址原貌的前提下,實現了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的逼真三維數字復原。
由于貴州遵義海龍屯遺址的部分景點靠近絕壁,數文科技公司利用先進的機載激光遙感測繪技術,進行考古調查,獲得了遺址區域精細而豐富的地形地貌數據4D產品,展現了遺址大范圍地表文化遺存的空間布局關系,對裸露地表信息的完整呈現和高程模型、影像數據的疊加,增加了發現遺址未知的文化遺存現象的可能性,并通過三維電子沙盤,進行遺址、墓葬等信息定位、查詢、量算和分析,為遺址規劃、考古發掘、場景展示及管理提供了可視化的平臺支持。
隨著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文化遺產資源調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監測和管理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深入,數文科技公司將積極探索,努力用創新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考古信息的采集、處理、分析能力和考古資料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推動全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工作。(胡迎迎 孫楠2015.7.31)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