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局舉辦數字表面模型系列標準培訓班
9月7- 8日,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主辦、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秘書處承辦的數字表面模型系列標準培訓班在北戴河舉辦。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出席培訓班并講話。
李朋德強調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自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規范、標準。目前,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獲取和處理技術處于巨大變革中,成果應用比以前更為廣泛,從傳統的農業、水利、交通、城市建設到當前的應急救災、自然資源監管、環境監測追責等各行各業,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測繪地理信息,亟需標準化支撐。一方面,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生產、應用的全過程需要標準支撐;另一方面,測繪地理信息標準是國民經濟建設最基礎的標準,是位置服務、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的時空基礎,需要為這些領域提供標準支撐。各級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者要緊跟技術發展,及時制定急需標準,共同推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
李朋德指出,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面臨著新的國際和國內形勢。國際上,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委員會(UN-GGIM)正致力于推動地理信息開放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開放地理空間信息聯盟 (OGC)等國際標準化組織都加大了地理信息領域標準的協調和統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加強標準化工作,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6月批準建立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為全面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提供新的歷史機遇。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要緊扣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改革創新發展的重大需求,加快智慧城市、地表覆蓋分類、地名地址、位置服務等標準的研制,加強體制機制建設、頂層設計、立項統籌、應用推廣,廣大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者要更加重視并積極參與到標準化工作中。
李朋德指出,數字表面模型是多方共建共享的新型基礎成果,作為三維地理信息數據的代表,將廣泛地應用于設計、規劃、建設等領域。當前,多規合一、地理國情普查/監測、環境治理等對三維數據再加工、信息提取提出更高要求,本次培訓的系列標準規定了通過不同數據獲取手段生產數字地表模型的技術流程,是新技術形成生產力的支撐、成果權威性的表現、規模化生產的依據。李朋德要求:一是,培訓學員要珍惜本次學習機會,學好標準,并在實際工作中用好標準;二是,測繪地理信息處于轉型發展期,轉型依賴于新產品模式、新理念、新機制、新標準,各單位一定要轉變理念,在轉型發展期,要重視技術、重視標準,加強標準化管理,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培訓班特別邀請來自西南交通大學的朱慶教授系統、全面介紹數字高程模型和數字表面模型的概念、方法、基本特征等,國家局測繪標準化研究所、中測新圖、四維空間數碼的專家對《數字表面模型 航空攝影測量生產技術規程》等5項標準進行了講解和答疑。來自全國30余省市180多名數字表面模型標準化相關技術和管理人員參加了培訓。大家一致認為,本次培訓創新了方式,將理論知識的系統講授與標準條款的詳細解讀有機結合,課堂氛圍熱烈,培訓效果顯著。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