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林院士助力,業內首個院士工作站落戶中海達
11月20日,廣東省中海達衛星定位與空間智能感知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院士學術報告會在中海達舉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研究員首次加盟上市企業,與中海達共建院士工作站。這是測繪地理信息裝備領域成立的首個院士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揭牌
揭牌儀式現場,左起依次為:林偉長、周木堂、劉先林、廖定海、何汝誠、張玉平
上午11時,在現場眾多專家領導的期待中,廣東省中海達衛星定位與空間智能感知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研究員,廣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周木堂,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測繪管理處處長張玉平,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區長何汝誠、副區長林偉長,中海達董事長廖定海為院士工作站揭牌。
中海達董事長廖定海向來賓表達了謝意。他表示,在中海達不斷開拓海洋、定位、三維激光技術的道路上,需要像劉先林院士這樣高瞻遠矚的團隊幫助中海達實現“國產裝備不僅要占領國內市場,更要走向世界”的夢想。
中海達董事長廖定海致辭
劉先林院士對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由衷的祝賀。他稱贊中海達為測繪地理信息裝備領域里的一家“明星企業”,并表示中海達致力于測繪裝備國產化的目標與他終身的追求不謀而合,他愿和中海達的同仁們一道推進測繪裝備的國產化。他表示,此次聯手中海達是他首次與企業合作建立工作站,對工作站將來“做實”、“做精”滿懷期待。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致辭
廣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周木堂在揭牌儀式上致辭,闡述了院士與企業合作對推動經濟發展的突出作用,并視攝影測量遙感領域泰斗劉先林院士和測繪裝備領域唯一一家上市企業中海達的合作為“強強聯合”,他希望,院士工作站將建設成為全省典范,精心管理,細致服務,結合重大項目研發、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充分發揮院士在科研領域的高、精、尖技術優勢,促進公司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成為專、精、特、新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帶頭為廣東省經濟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周木堂致辭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產學研處副處長陳建敏、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產學研處處長彭華國、番禺區科工商信局副調研員賴建強等政府領導,廣東省測繪學會副理事長王衛民、廣東省測繪院總工程師唐力明及中山大學等高校的知名行業專家學者,以及中海達副總裁朱空軍、副總裁鮑志雄共同見證了院士工作站的成立。
揭牌儀式后,一行來賓參觀了中海達展廳,紛紛體驗中海達先進的儀器設備,對中海達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企業地位表示由衷認可,并對中海達未來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中海達副總裁鮑志雄(左一)向來賓介紹三維激光解決方案
院士解讀測繪新技術
在中海達一樓會議室,來自廣東省政府部門和知名高校的領導、專家及中海達技術研發部門的近百名聽眾共聚一堂,聆聽劉先林院士的專題學術報告。會議由中海達副總裁朱空軍主持,中海達副總裁鮑志雄介紹了中海達公司和院士工作站的概況。
中海達副總裁朱空軍主持會議
中海達副總裁鮑志雄介紹中海達公司和院士工作站概況
劉先林院士學術報告題為《服務當今社會的地理信息及裝備》。他指出,地理信息行業在短短二三十年間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任務,催生出新的裝備。
隨后,他詳細闡釋了地上地下建模、點云數據獲取與應用的內涵,并介紹了網絡空間與GIS實體空間相互融合的概念和意義。指明了地理信息和裝備在“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方向,為在座近百名聽眾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技風暴。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作學術報告
現場觀眾認真聆聽
中海達科技創新里程碑事件
2014年,中海達申報的2013年省部產學研合作專項——“廣東省中海達衛星定位與空間智能感知院士工作站”獲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批復立項(批文編號:粵科規財字【2014】211號)。這是中海達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十五年來,中海達抓住國內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之契機,以“專注、創新、堅韌”的企業精神,專注測繪地理信息裝備制造、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而今,院士工作站的揭牌標志著中海達科研平臺建設和產學研合作步入新的階段。
中海達將依托院士工作站的平臺,聯合劉先林院士團隊攻克衛星定位與空間智能感知共性和關鍵技術問題,深耕創新研發,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從而推動空間信息產業的進步。
嘉賓合影留念
關于劉先林院士
劉先林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長期從事航測儀器的研制,取得多項重大成果,為我國測繪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一次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