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科院一項目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2016-01-12 20:51:57 來源: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
![]() |
|
國家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是全國市級地理信息資源及其管理服務地理信息系統的總稱,是城市信息化空間基礎平臺,是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保障。
為切實貫徹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加快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測繪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推進基礎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建設”要求,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采取自下而上的戰略,于2006年啟動“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試點”,突破核心自主技術,形成標準規范,確立共建共享機制后,全國推廣。
歷經10年時間,通過多家單位協同攻關,項目形成了我國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應用的一整套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具體包括:創立了3項理論模型;在國際上率先成功研制了大型服務型地理信息基礎軟件;開發了5種在線統一支撐關鍵技術,自主創建世界上首個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發明了模型重構3大系統及裝備;研制了58類行業應用系統;研編了19部國家與行業標準規范。上述成果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共計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軟件著作權29項、出版學術專著8部,發表SCI、EI論文109篇。
在上述自主體系支撐下,實施了以在線統一服務為核心,縱向與國家省區互通、橫向與各行業部門專題系統互聯的全國333個地級以上城市和380個縣級市的地理空間框架,支撐了國土、規劃、環保、城管、公安、水利、旅游、金融、保險、工商、稅務等國民經濟各領域的58個行業5600多個應用系統的建設,開啟了我國地理信息在線統一服務的新紀元。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9位院士和3位專家成立的鑒定委員會,鑒定結論為:項目規模巨大,成果體系完整、技術復雜、創新性強、應用面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在許多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中央主要新聞媒體開展了“數字城市中國行”宣傳報道活動,通過實地調研項目建立的太原、潛江、嘉興、徐州、臨沂、惠州、鄭州、北京西城等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現場感受了成果在強決策、精管理、惠民生、促產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后,人民日報于2010年11月21日在頭版頭條以“數字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題,高度贊揚了數字城市的建設成效。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經濟日報,以及新華網、人民網等均進行了專題報道,肯定建設成果是“領導科學決策的重要工具,城市信息化的基礎平臺,展示城市形象的靚麗名片,提高生活質量的便利幫手。”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制作了8集系列專題片,全方位立體展示了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成果與應用成效。
自2009年,中國新聞連續四年在全國兩會期間,出版《數字城市建設》兩會專輯,深入報道數字城市建設情況。專輯從國家領導人講話、整體建設紀實、城市建設實踐以及應用成果掃描等多個角度,全面介紹數字城市在理念、思路、建設、應用和服務等方面的情況,引起兩會代表的廣泛關注。
2011年5月23日,李克強總理視察項目成果,聽取了數字城市的匯報,觀看了二三維平臺、數字撫順、玉樹搶險救災、北京通州消防等系統演示后,充分肯定:“數字城市建設已經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有力地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提升了政府形象。”
項目領導了地理信息服務的根本性變革,確立了國產化技術的主導地位,徹底扭轉了長期依賴國外產品的被動局面,是我國城市信息化的重要里程碑,是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的劃時代標志。(文/印潔)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