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首次科學中心主任工作會議召開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聯合主辦,由掛靠在工程院建設的國際工程知識中心(IKCEST)、掛靠科學院建設的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聯合承辦的“UNESCO科學中心主任工作會議”于2016年5月16日下午在北京會議中心開幕,為期3天。會議由UNESCO自然科學部門生態與地球科學部主任韓群力主持,UNESCO助理總干事弗萊維婭·史萊格爾、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譚鐵牛、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副秘書長周家貴等出席會議并致辭。
弗萊維婭助理總干事強調,這是UNESCO首次舉辦科學類中心的協調會議。會議旨在增進各二類中心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合作,協調UNESCO總部與各中心之間的交流,搭建信息共享知識平臺,為未來開展更廣泛的合作制定行動計劃,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周濟院長介紹,中國政府一向重視和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發展,目前共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二類機構13個,占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類機構總數的20%,其中8個集中在科學領域,5個在教育和文化領域。在中國政府和相關研究機構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集成學科、人才、項目等優質資源,主動作為,創造性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和培訓活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各領域總體發展戰略的實施,
譚鐵牛副院長表示,中國科學院對與UNESCO的合作一貫高度重視,是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常務委員單位之一。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的框架下,中國科學院已在尼泊爾、肯尼亞、斯里蘭卡等國建立了8個海外中心,為亞洲和非洲國家的科技發展和能力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還負責UNESCO人與生物圈中國委員會的建設與管理;同時還建立了兩個UNESCO二類中心——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和亞太國際理論物理中心。他對HIST的各項工作給予肯定,指出其不僅擔任中國境內UNESCO二類中心聯盟輪值主席,還承擔了柬埔寨吳哥遺產環境遙感、所羅門群島東倫內爾瀕危世界遺產監測、斯里蘭卡世界遺產監測等國際合作項目,并通過多次國際培訓班為亞洲和非洲國家的世界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管理者提供技術培訓。譚鐵牛重申,中國科學院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上述兩個中心的建設,并表示希望今后能承辦更多UNESCO二類中心。
周家貴副秘書長強調了UNESCO的作用,表示中國政府將增強與UNESCO之間的合作,全委會也會加大協調力度,為中國境內的二類中心提供支持,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會議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上的首次,為增強UNESCO總部與各二類中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對話平臺。會議將討論建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及未來舉辦會議的機制,并將審議通過二類中心行動計劃,以便形成合力,共同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2030議程的實現貢獻力量。
參加本次會議的共有UNESCO總部及中國、美國、法國、俄國、韓國、尼日利亞、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的UNESCO一類和二類科學中心共計160余代表參會。
UNESCO科學類二類中心從不同專業領域出發,開展了一系列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在推動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與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UNESCO開展各項工作的有效支撐力量。二類中心是教科文組織伙伴關系戰略框架下的重要合作伙伴,對于強化會員國對教科文組織活動的參與和教科文組織對會員國的支持具有雙重意義。
開幕式現場
UNESCO助理總干事弗萊維婭
中國工程院周濟院長致辭
譚院長致辭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副秘書長周家貴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