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通過驗收
2017-01-10 22:06:11 來源:
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

1月8日,廣西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驗收會在南寧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總工程師李志剛,武漢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建成,廣西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席揚,武漢大學、自治區發改委等單位專家,廣西普查辦全體工作人員,各市普查辦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負責同志共120多人參加驗收會。
會上,各普查工作小組分別匯報了廣西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及技術、基本統計、成果質量、財務決算等工作情況,并演示了普查數據成果展示系統。經過質詢和評審,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廣西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采用的技術路線正確、技術方法先進、組織管理科學、創新顯著、成果豐碩、質量優良、效用突出,是一項優質創新工程,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普查全面完成了國家規定與廣西擴展的各項普查任務,達到了預期工作目標。驗收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廣西地理國情普查工作歷時3年多,投入3.2億元資金、2000多名技術人員,普查的軌跡線總路程接近75萬千米,相當于繞地球18圈。經過3年多努力,全面查清了廣西地形地貌、植被覆蓋、道路水域等地表自然要素和人工設施現狀及其空間分布情況。在廣西首次建立了以優于1米分辨率影像為主的遙感影像數據庫;首次建立了涵蓋12個一級類、56個二級類、130個三級類的地表形態、地表覆蓋和國情要素數據庫;首次采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手段開展了全區糖業和繭絲綢業專題調查;首次實現了廣西陸地范圍高精度的地表面積量算與統計,形成了一系列地理國情普查圖件圖集、各級基本統計報告等各類成果,極大地豐富了廣西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成果。按照“邊普查、邊監測、邊應用”的原則,在普查過程中,充分利用普查成果開展了廣西省級空間性規劃“多規合一”試點、河池市精準扶貧攻堅指揮系統建設、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等地理國情監測與成果應用項目。普查和監測成果為領導科學決策、重大戰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精準扶貧工作、自然資源審計等提供了科學依據,為開展常態化的地理國情監測積累了積極經驗。
下一步,廣西局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同志在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驗收專家組的意見,按程序做好普查數據的發布和解讀工作,圍繞政府決策和公共管理,做好普查成果分析和應用工作,建立普查數據共享機制,深入推進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讓普查和監測成果更好地服務廣西的改革發展。(熊祖雄 唐廣生)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