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測繪地信項目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
2017-01-17 15:57:03 來源:
中國測繪宣傳中心
新年伊始,捷報傳來。在1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的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測繪地理信息行業有6個項目獲獎。其中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電子政務協同式空間決策服務關鍵技術與應用、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研究與系統建設、國產高分陸地衛星定量化遙感技術體系及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基于移動位置數據的城市出行信息服務關鍵技術與應用、復雜島礁水域無人自主測量關鍵技術及裝備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高可靠信息為航天工程提供支撐
遙感獲取的地理空間信息在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等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數據的質量直接決定其應用的成效。比如,深空科學探測著陸避障,需要精準的遙感空間信息的支持;測繪衛星在軌運行中平臺顫振監測及補償,直接關系到測圖精度。同時,我國積累了包括全球遙感數據產品在內的海量地理空間數據,需要對這些數據產品的質量和可信度進行評估,以滿足全球變化研究、可持續發展等對可信數據的需求。
為此,同濟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歷時近10年密切合作、共同攻關,完成了航天重大工程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與關鍵技術項目,構建了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理論方法,解決了航天重大工程中的遙感空間信息可信度共性難題。成果已經成功用于嫦娥探月、測繪衛星、載人航天等航天工程及國土資源調查等重大工程。
天地圖中“大有天地”
提起測繪地理信息成果,人們腦海里往往想到的是厚厚一摞紙質地圖、保密的光盤硬盤、繁復的數據庫等。但天地圖展現給大家的,則是完全不同的測繪地理信息成果。
天地圖是我國自主產權的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同時運行于互聯網、電子政務內外網環境,集成了來自國家、省、市(縣)級測繪部門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眾的各類地理信息資源,向各類用戶提供權威、統一、高效的網絡地理信息服務。
作為天地圖主導建設部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從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的戰略視野來部署和推動天地圖建設。幾年來,天地圖建設團隊首創了適應我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政管理特點的“分建共享”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模型,實現了全國地理信息資源全方位在線共享與協同服務,打破了幾十年來阻礙我國地理信息共享與公開化應用的瓶頸,形成了信息化時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全新模式,提出了適合網絡協同服務的地理信息數據模型,建成了我國首個完整的網絡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數據體系,自主研發了我國首個實現分布式節點協同的業務化運行的地理信息云服務平臺。
天地圖于2011年1月正式發布,極大地推進了跨管理層級、跨行政轄區、跨行業的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協同服務,在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推進地理信息深入廣泛應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重大工程建設與規劃、政府管理決策、應急救災、百姓生活等方面已有數千個業務化應用,得到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關注。
助力我國電子政務精準化
電子政務是衡量國家管理與決策能力的重要標志。政府精細化管理對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數據分割、業務分散、決策分析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政務決策不能按需整合和業務協同,嚴重制約電子政務作用的有效發揮。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聯合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單位經過20多年的探索、建設和創新,開拓了政府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新領域,在我國首次構建了國家電子政務協同式空間決策服務技術體系,首創了多態政務信息時空整合技術,解決了跨地區、跨部門政務地理數據交換匯聚等難題,首次構建了多源合一的國家政務信息資源動態數據庫,自主研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流程、高性能、高安全性的國家電子政務空間決策服務平臺。
該項目成果在國務院辦公廳內網和政府專網投入業務化運行,已成為國辦決策分析的有力支撐平臺,不僅推進了國家電子政務宏觀決策從單一向復合、通用向個性化、信息向知識、被動向主動、分散向協同的轉變,而且徹底改變了我國政府高層決策中部門數據分散提供、信息完整性一致性差、綜合分析能力弱的局面,實現了我國電子政務從數據共享到時空綜合決策、再到協同主動服務的重大跨越,是測繪地理信息服務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標志性成果。
讓衛星遙感數據權威好用
高分辨率陸地衛星對國土資源管理、環境污染治理、災害監測與響應、城鎮化與區域發展監督評價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來,我國耗資幾百億發射了十余顆高分辨率陸地衛星,又專設了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推進解決國產遙感衛星數據的業務化應用問題。雖然我國遙感衛星數量全球第一,但存在衛星滿天飛、數據一大堆、應用難作為的嚴重問題。特別是我國遙感衛星數據噪音大、穩定性差等不足,造成衛星數據不好用;中國區域大氣環境和地表特征復雜,導致普通定量化處理技術和模型在中國區域不適應、反演精度不高,造成衛星數據不會用;我國遙感衛星數據產品分級混亂、技術指標不標準、應用范圍難確定,多星數據應用定量化處理模型復雜,數據量大,工程處理難度大,造成衛星數據不易用。國產高分辨率陸地衛星定量化遙感技術體系及應用項目攻克了這些技術難題,建立了我國高分辨率陸地衛星定量化遙感技術體系,并以區域、行業需求為牽引,將研究成果向各領域全面推廣,顯著提高了國產高分辨率陸地衛星在行業、區域遙感應用的精度及效率,使我國衛星遙感數據能用、好用、易用,對于助力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發明服務國計民生
及時讓公眾掌握交通態勢和道路擁堵狀況,是現代城市必備的基礎服務。與傳統的采用固定檢測器采集路況的方法不同,基于移動位置數據的城市出行信息服務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提出了將移動位置數據作為新型數據源的創新思路,將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交通工程問題轉變為實時海量信息處理問題。項目成果已在全國316個城市、主要高速及國道提供交通信息服務,為豐田、寶馬等車廠,百度、騰訊等上億移動用戶提供實時路況和出行信息,開創并引領了我國動態交通信息服務產業,對緩解交通擁堵、提高道路利用率和降低能耗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針對島礁海域水流紊亂,裂流、渦流、潮汐遍布,極易導致無人艇偏離測線甚至觸礁等多個難題,上海大學的“無人艇”研究團隊自主研制了吃水淺、能自主航行、自主避障、自主作業的無人測量艇,成功完成南極羅斯海、東海、南海多個空白數據島礁海域的測繪工作,在南海永暑礁勘察、南極羅斯海科考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科技飛速發展,網絡信息無處不在的當今,測繪地理信息提供的時空科技已無處不在。我們相信,在創新創業的黃金時代,辛勤耕耘、勇攀高峰的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必將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顧納)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