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在哪里,有些東西早已一“位”相承。外出時,下意識地使用車載導航或者手機導航應用來規劃出行路線,躲避擁堵、時間最短、路線最短,地圖導航帶給我們的便捷已經無處不在。
這一切,都離不開地圖數據。
如今,交通領域正在使用地圖數據,幫助使用者了解其目的地是否可以停車或者停車是否方便。諸如,Uber今年1月份宣布,他們已經開始收集澳大利亞黃金海岸街道的地圖數據并進行深挖,以便為用戶提供當地道路交通模式和乘客上下車的準確位置災區救援應用地圖數據的例子也非常多。去年4月份厄瓜多爾發生地震,英國慈善機構MapAction曾使用GIS技術,將救援人員第一時間部署到重災地區。
綜上所述,包括大數據在內的GIS高級分析工具需求出現大幅增長,將為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地圖數據市場在擴大的同時,處理數據所需的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復雜。數據大都會包含或者涉及和“位置”相關的信息,這意味著任何潛在的地理空間數據必須是準確的、最新的。同時也意味著,企業機構內部的所有記錄都有挖掘的價值。
對于那些愿意投入時間和資源來處理、管理這些數據的企業,都將成為地理信息行業的潛在客戶,市場前景廣闊。
有了以下這幾項核心原則,或許能幫助數據提供商在提取地圖數據價值的時候,更勝一籌。
原則一:創建數據
首先,通過自動抽取、字符識別的方式,把位置元素從組織記錄的數據中提取出來。這種方式主要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數據源:物理數據,包括建筑物、地面或者基礎設施等,一般可通過2D或3D的掃描圖像獲得;非空間數據信息,包括財務、客戶或者物流信息等并不能按照常規地理數據編碼規則進行記錄的數據。
為確保數據是最新的,就要求地理空間數據提供商要不斷擴展其數據庫。
舉例而言,總部位于阿姆斯丹特的TomTom公司最近宣布延長其與歐洲地圖公司Mappy的合作,將交通數據的入口從歐洲的10個國家增加至整個歐洲。
原則二:刷新數據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不準確或者過時的數據一定會影響其潛在價值。舉例而言,如果向車企提供一套不包括最新道路網路、限速區域的衛星導航系統,車企不會買賬。
雖然對數據庫的持續刷新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但可以通過代碼編程來實現周期更新。在此過程中,最好可以包括對數據的檢測和自動更改功能,以保證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原則三:管理數據
與數據更新相比,數據管理更復雜。必須要將數據進行有效、安全的存儲。這就要求數據提供商要考慮其地圖數據更適合托管還是本地存儲。必要的時候,數據管理工作還需要將數據集和其他應用程序進行集成,或者將數據遷移到新的系統中,此過程或許會涉及數據格式的改寫。
原則四:分析數據
當然,數據只有在被使用查詢并產生價值時才真正有用。在查詢使用過程中,地理信息服務商或許還可以通過采用非常規的方式在此前被遺忘或者忽略的數據中挖掘到新的價值,。美國銀行就曾通過將位置數據作為基礎,來分析投資的優先順序,以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原則五:交付價值
數據價值的最終實現還是要體現在交付策略上,包含其分類、發布和共享的方式。這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據提供商必須要考慮到每一種數據的受眾,確保其能夠使用和理解這些數據。舉例而言,美國軍械調查局此前上線繪圖系統時,為了滿足所有受眾需求,在提供數字地圖的同時也提供紙質地圖下載功能。
數據提供商還應該考慮到行業或立法標準,例如開放地理空間聯盟(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旨在提供地理信息行業軟件和數據及服務的標準化工作,包括地理信息驅動網絡、無線、基于位置的服務以及European INSPIRE Directive的主流IT標準。
最后,數據提供商應該積極與提供地圖數據咨詢服務的第三方合作,合作伙伴也應當作為數據提供商的自然延伸,確保一致性和無縫銜接的工作關系。
一旦地圖數據被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從商業角度還是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地理空間數據提供商都將面臨巨大商機。
通過以上幾大原則,數據提供商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數據的價值,不斷為用戶提供準確而最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