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數據怎么玩?
近年來,“智慧農業”的概念越來越經常被提及。根據網絡釋義,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通過地面傳感器收集農情大數據,在軟件端進行數據分析后,使用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不過相比于地面的傳感器設備,衛星遙感技術在快速、大范圍獲取農情大數據方面更具優勢。珈和科技就是一家以遙感技術為核心的智慧農田方案商。這些分析結果在農業統計、農業監管、農業貿易、農業保險、期貨證券、資源環保等方面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珈和科技CEO冷偉告訴36氪,想要完成農情監測和分析任務,需要有衛星圖像數據以及數據處理算法。在數據源方面,珈和科技與國內外多家衛星影像服務商都有合作,與歐比特、四維世景、中科遙感、湖北高分中心等公司簽訂了數據源戰略合作協議。冷偉表示,珈和科技自2013年成立至今,積累了大量的實地驗證和衛星資料數據,目前擁有100TB數據的存儲量,百萬量級的數據記錄,更以自主開發的珈和農情監測平臺為基礎,提供多行業定制化服務。同時公司預期會在今年迎來市場爆發,數據量將達到PB級。
在數據處理算法方面,企業會面臨較大的技術挑戰。數據處理能力直接影響遙感圖像的定位精度,而遙感圖像的定位精度又直接影響了遙感在災害檢測方面的應用。冷偉告訴36氪,珈和科技作為入局較早的玩家這幾年來在遙感影像處理和機器學習等方面投入了大量技術研發經費。公司不僅擁有多項軟件著作權和專利,還自主研發了遙感解譯機器算法,旨在實現遙感解譯智能化。珈和通過歷年累積的農業大數據,不斷對機器算法模型進行訓練和優化,提高衛星影像解譯的精度。
現在珈和科技的客戶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農資企業、金融保險企業,以及包括統計、氣象部門等在內的政府機構。珈和科技根據客戶需求可以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如Saas平臺式服務、API調用服務、定制化企業服務,以及咨詢報告等。
國外的同類公司主要有DescartesLabs(從美國國家實驗室剝離)、乳業巨頭LandO’Lakes于2013年收購的Geosys等。農業巨頭孟山都也在2013年以9.3億美元收購加州氣候公司ClimateCorporation,通過氣象、天氣、降雨、地質土壤等數據預測作物產量,從而提供意外天氣保險服務。
目前,珈和科技正在尋求A輪融資。公司現有40名全職員工,70%為技術人才,40%為碩士學歷。公司CEO冷偉是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級碩士研究生,榮獲武漢市“青桐計劃”創業先鋒,武漢3551科技型領軍人才、“創青春”全國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等多項榮譽。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