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監測,病害防治與防洪防汛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
“全國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監測,病害防治與防洪防汛高峰論壇” 于2017年4月12日-14日在杭州市勝利召開,來自全國各水利廳局、流域機構、水文水資源局、武警水電部隊、水利樞紐、水利工程管理局(處)、水庫、水電廠站、大中型灌區、河道等主管單位領導、技術骨干,水利勘測設計院、水利科學研究院、安全生產科學院、高專院校及其他相關科研單位專家、學者,相關儀器、設備、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的優秀企業代表,共200多人出席了本次大會。
大會會場
大會會場
大會會場
大會會場
大會會場
大會會場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提高安全度汛水平、促進人水和諧發展”。水利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數字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姚遠致開幕辭,水利部中國水利博物館涂師平處長致歡迎辭,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穎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數字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理事長李紀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高、中國水利學會水工結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志恒,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原總工、數字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副理事長、《水利信息化》副主編丁強,中山大學水災害管理與水利信息化實驗室主任、數字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副理事長陳洋波,河海大學教授、數字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副理事長陳金水,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鄭宏,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高工馬海濤、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教授、數字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倪建軍,葛洲壩第二工程公司所長朱志堅、四川省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高工補翔成、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研究員、深圳市百納生態研究院總工、數字水利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常務理事張玉昌等28名專家做了精彩的演講報告,協辦單位北京中德新亞建筑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數泰科技有限公司,安濱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優秀企業現場展示了各自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代表們就當前水利水電安全監測與防洪防汛工作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為確保水利水電工程安全運行、進一步提高防洪抗洪能力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水利部中國水利博物館 涂師平 處長 致歡迎詞
報告題目:庫水波動下滑坡穩定性分析與預警預報
鄭穎人 中國工程院 院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 教授
報告題目:洪水預報模型和系統
李紀人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副總工
報告題目:水文氣象耦合洪水預報:機遇與挑戰
陳洋波 中山大學水災害管理與水利信息化實驗室 主任
報告題目:IBS移動防洪系統為中國城市提供防洪解決方案
張 亮 安濱勝科技(太倉)有限公司 總經理
報告題目: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修補加固新材料、新技術及其應用
孫志恒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教授
中國水利學會水工專委會 秘書長
報告題目:混凝土加固以及表面防護材料研制與應用
黃正強 中德新亞建筑技術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
中德新亞新材料研發中心 主任
報告題目:先進水利水電安全監測數據采集系統介紹
王益民 北京數泰科技有限公司 經理
報告題目:水利自動化系統智慧運維平臺
丁 強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 原總工
報告題目:再論大壩堤防和涉水邊坡變形和穩定性分析
鄭 宏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研究員
報告題目:物聯網+人工智能及其在水利上的應用
倪建軍 河海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 教授
報告題目:物聯網技術在水利行業的應用
穆冉 山西中谷科貿有限公司 經理
報告題目:汛期土石壩過流面防護技術
朱志堅 葛洲壩第二工程公司 所長
報告題目:混凝土上長草—現澆綠化混凝土生態護坡新技術
徐春英 上海久鼎綠化混凝土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報告題目:無人船在水利水電工程和防洪防汛中的應用
張玉昌 深圳市百納生態研究院 總工
報告題目:互聯網+下山洪災害預警的服務模式
陳金水 河海大學 教授
報告題目:邊坡雷達在滑坡災害應急救援中的應用
馬海濤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 高工
報告題目:瑞雷波方法在貴陽地鐵車站基坑巖溶帶探測中的應用效果
李 高 北京筑園國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高工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報告題目:振弦式傳感器工作狀態的在線評價技術與應用
李躍鵬 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任
報告題目:自然災害無線監測預警技術
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 李龍飛 工程師
報告題目:紫平鋪水利樞紐工程安全監測
補翔成 四川省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高工
報告題目: 《海岸軟土地基堤壩工程技術規范》 GB/T 50943-2015 的編制 及沿海堤壩軟基防洪防汛技術與裝備
付全越 浙江科技學院 講師
報告題目: 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安全在線監測技術
王利崗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高級工程師
浙江西貝虎特種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展示1-1
浙江西貝虎特種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展示1-2
展示1-3
展示1-4
展示1-5
展示1-6
14日下午,部分代表前往地處錢塘江南岸的中國水利博物館參觀考察,現場學習。水利博物館核心展區分為水利千秋、水中萬象和龍施雨沛三大部分。水利千秋展區采用場景復原、文物陳列、圖文展示和多媒體特效應用等五位一體的模式,生動展現中華民族5000多年水利歷史和文化;水中萬象展區以參與互動的方式,讓觀眾盡情遨游水科技和水資源的知識海洋;龍施雨沛展區通過在傳統龍鈕印章雕塑上鐫刻邊款銘文,詮釋中國水利的起源和文化內蘊,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通過實地參觀,代表們深切感受了水利精神、水利文化和人民群眾治水的歷史功績、偉大成就,進一步了解了水的歷史,體會到了水的重要,更加的重視水的保護,增強了水的法制觀念。為我們靈魂深處澆筑起一座人水和諧的“精神大壩、思想水庫”。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