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慰問貧困戶
為沙岱村孩子們贈送書包等學習用品。
陽春三月,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黨委一班人前往大通縣青山鄉沙岱村、化隆縣查甫鄉東臺村和德恒隆鄉西后加村看望慰問了貧困戶,送衣送物,噓寒問暖……
2016年,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黨委帶領干部職工,帶著真心與真情,傳遞關懷與溫暖,與鄉黨委同心灌溉,讓幸福的花兒在困難群眾心中朵朵開放。
“雙節”期間慰問困難群眾。
下功夫,脫貧有思路
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黨委十分重視扶貧工作,把定點幫扶工作列入局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在精準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加快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016年,局黨委多次召開扶貧工作會議,學習貫徹上級扶貧會議及相關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幫扶措施,成立了由局黨委書記、局長董永弘任組長,副局長、機關各處室、局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全局干部職工要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廳黨委關于打好扶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以用心、使勁、求實的工作作風,對扶貧工作給予理解、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把幫扶任務落到實處。
局長董永弘、副局長唐千里多次來到大通縣青山鄉沙岱村,召開座談會,面對面、心貼心,聽取當地領導干部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想法,與縣、鄉、村干部共商沙岱村脫貧攻堅良策。在聽到沙岱村“兩委”干部提出當地沙岱峽具有很大的鄉村旅游開發潛力后,董永弘前往沙岱峽,實地查看,并詳細了解了沙岱峽旅游項目開發優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現場與相關負責人就旅游產業定位、景點建設規劃、特色旅游產品包裝等問題進行研究討論。
2016年,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通過走、看、問、談等方式,按照“常來常往訪民情、三個講透順民意、六個必訪解民憂”工作要求,結合“雙幫”工作對所在村農戶進行逐戶走訪,了解幫扶村經濟發展現狀、農民增收渠道、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并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掌握民意、征求意見,了解影響致貧主要因素,結合幫扶村的種、養業結構、經濟狀況和地理條件,提出扶貧項目和資金籌措方案。根據各村扶貧項目的申請情況,局黨委指定分管領導和責任處室同相關廳局的溝通聯系,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定點扶貧村盡快落實扶貧項目,推動精準扶貧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測繪職工為東臺村學前教育試點學校的孩子們送去了書籍文具,并教他們認字。
用真情,扶貧有溫度
一年來,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黨委一直將村里困難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
2016年10月11日,冒著大雨,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郗利華帶隊,來到化隆縣查甫鄉東臺村,走門串戶慰問困難群眾,并用省第一測繪院干部職工捐款募集的9620元購買了37套棉被、毛毯等御寒保暖品送到22戶貧困家庭中。
在老黨員徐文祥家中,郗利華握住徐文祥的手說:“我們又來看您啦!家里好不好?您身體好不好?”在得知老黨員一家還沒吃午飯的時候,郗利華洗菜、刷鍋,幫徐文祥家做了一頓熱乎乎的午飯。笑容在老人臉上像花兒一樣綻放開來,他激動地說:“謝謝你們,謝謝政府。”
像這樣溫暖感人的場景,在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期間并不鮮見。
結合結對認親及定期走訪慰問活動,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多次組織幫扶干部職工深入農戶家中,為貧困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全年共計6.25萬元;“六一”兒童節前夕,組織愛心助學活動,捐贈愛心書包、課外書籍、學習用具等共計1.2萬元;對沙岱村46名大學生、高中生、技校生進行一次性獎勵與資助,共計資助金額12.6萬元;對沙岱村經濟狀況有所好轉的貧困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為生活仍較為困難的農戶每戶送去一頭豬苗,共計5.8萬元;沙岱村村民郭登財及其兒子因車禍住院,全局捐款1.6萬元;修建東臺村學前教育學校及配套基礎設施,共計4000元,為東臺村學前教育學校支付教師工資2.4萬元;西后加村聘請老師開展暑期學生補課,支付3000元教師工資,通過幫扶活動的開展,從根本上幫助幫扶村和貧困戶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
一樁樁、一件件扶貧實事,如春風化雨,滋潤著群眾的心田,暖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在扶貧村開展少兒版圖知識競賽選拔活動,為獲獎兒童頒獎。
出實招,幫扶有實效
辦公樓原本破舊的樓體被粉刷一新,各種管線井然有序,屋里有了暖氣……村委會辦公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以前村委會辦公樓十分破舊,屋頂漏水,屋里陰冷,辦公樓配套設施不完善。現在有了醫務室、黨員活動室、服務中心,我們村干部也有了新家,群眾辦事更方便啦!”大通縣青山鄉沙岱村村主任言語間有著掩飾不住的喜悅。
這是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為貧困村出實招、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青海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唐千里說:“局黨委始終注重將‘輸血’型幫扶轉化成‘造血’型幫扶,在解決貧困戶一時困難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通過幫扶項目改善村里的基礎設施,幫助貧困戶搞規劃、上項目、協調資金,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一年來,共投入4.76萬元,修繕了德恒隆鄉西后加村黨員活動室,通過駐村工作隊的爭取,德恒隆鄉西后加村人畜飲水工程項目已建設完成,村內約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也已完工,西后加村下山去往尖扎縣的部分路段(約4公里)的硬化工程已獲得縣交通局同意,預計明年可施工;投入資金7萬元,完成了查甫鄉東臺村學前教育學校的建設,并正式投入使用;投入資金39萬元,完成青山鄉沙岱村委會辦公樓維修改造工程,為辦公樓安裝了暖氣,設立了村委會辦公室、行政綜合服務辦公室、會議室、黨員活動室、醫務室等配套設施,有效改善了沙岱村的基礎設施。
青山鄉沙岱村與西寧富農草業生物開發有限公司簽訂2100畝鮮燕麥收購合同,每噸410元,年收益172萬元,人均受益1514元;與清海河淀粉有限公司簽訂了馬鈴薯收購協議,按每畝產1500公斤計算,每噸價格720元,360畝年收益77.7萬元,人均受益683元。
德恒隆鄉西后加村、查甫鄉東臺村充分發揮種、養殖專業戶的作用,經過調研論證,成立專業合作社,在牛羊養殖、土豆等經濟作物種植方面想實招,幫扶單位計劃幫助實施粉條加工項目。同時,青海局積極與省國土資源廳、交通廳、農牧廳協調溝通,爭取土地整理、高原美麗鄉村、鄉村旅游、畜牧養殖等建設項目。目前,各類建設項目申請立項工作正在順利開展。
局領導給困難群眾送上慰問品。
抓優勢,扶貧更“精準”
結合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特點和精準扶貧工作需要,通過多次調研、論證,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提出搭建精準扶貧地理信息系統的構想,并在本單位負責定點幫扶的三個村先期開展系統建設工作。
副局長盧曉平告訴記者,全省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者為實現這一構想做了很多努力。他說,“2016年,青海局多次安排無人機進行農戶院落全景影像采集、坐標信息采集等工作,制作了標注每個貧困戶位置和信息的扶貧圖,不斷研發,最終搭建完成3個村的精準扶貧地理信息系統。”
同時,青海局與青海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合作共同搭建完成了精準扶貧信息化服務平臺,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利用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在資源環境空間信息調查、管理與應用方面的優勢,多維度識別貧困地區致貧原因,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制定幫扶措施,為各級政府進行精準扶貧信息化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已推廣應用。
2016年4月21日至22日,時任省長郝鵬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調研精準扶貧工作時指出:互助縣精準扶貧信息化服務平臺設計合理,功能全面,三維全景極具真實感,可隨時了解貧困戶的家庭現狀和脫貧情況,凸顯了精準服務和精準管理的作用。并要求結合精準扶貧工作實際,進一步升級和完善精準扶貧信息化服務平臺。并根據幫扶村實際,制作完成了村民居住地數字影像圖和居民分布圖電子版(電腦版、手機版),全村農戶的居住位置、家庭成員信息、家庭收入情況、駐村工作隊動態等情況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了精準扶貧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沙岱、東臺、西后加,正沐浴著黨和政府的溫暖陽光,慢慢綻放出自己的光彩;青海局將繼續下功夫,用真情、出實招、抓優勢,不斷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扎實開展,讓幸福的花兒朵朵開放……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