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產”火箭運力驚人
昨日,中國航天科工四院負責人在漢透露,“漢產”快舟火箭運力驚人,將用于載人航天和太空旅游。
兩年后,武漢年產火箭20發
昨日,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箭公司”)與長春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億元大單。計劃于2018年4月,由快舟一號甲火箭在一周之內,連續完成4次發射,如此密集程度在國內尚無先例。
國際商業發射中,小型火箭發射費用約每公斤4萬美元,“漢產”快舟火箭最低不到1萬美元,價格極具競爭力。“快舟的高性價比,吸引了全球客戶的目光。”中國航天科工四院副院長、火箭公司董事長張鏑介紹,目前,火箭公司與長光衛星、上海微小、北京凱盾等國內12家單位達成合作意向,意向訂單超10億元。并與亞洲、歐洲、南美洲6個國家和地區的7家公司開展洽談,部分項目進入實質階段。
今年,火箭公司將在漢建設火箭總裝總調中心,預計2018年建成,形成年產20發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及試驗能力,實現年產值15億元。
超大運力,一次可發射200多顆衛星
直徑4.5米、運載能力達20噸,這是正在武漢研制的快舟二十一號火箭。今年底,該型火箭研制進入發動機試車階段。
今年2月,印度火箭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全球矚目。“快舟二十一個頭大、力氣大,一次可發射200多顆衛星。”張鏑介紹,該型火箭國際領先,運載能力超過美國SpaceX公司研制的“獵鷹9號”,運力與我國長征7號火箭相近,未來將承擔空間站建設等國家重大任務。更大運力的快舟三十一、快舟四十一型火箭已經全面布局,瞄準的就是太空旅游。隨著發射成本的降低,太空游價格有望降至幾十萬元一次。
可重復使用,飛行“神器”國際領先
從機場跑道起飛,經過高速飛行,進入遙遠的太空,這是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騰云工程正在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
航天科工集團負責人透露,該飛行器只需在普通機場跑道起飛,且可重復使用,目前已完成發動機等多項關鍵技術驗證地面試驗,技術比肩國際先進水平。
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中國航天科工將打造“五朵云”:行云工程、虹云工程、騰云工程、快云工程、飛云工程。
目前,互聯網主要依靠蜂窩移動網絡或wifi等傳輸信號,沒有基站就接收不到網絡信號。行云工程和虹云工程建成后,借助天基物聯網和互聯網,可在海洋、島嶼、沙漠等偏遠地區輕松上網。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