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山地所山地遙感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山地是我國自然資源的富集區與涵養地、生物多樣性和人文多樣性中心,還是自然災害的多發區和全球變化的指示劑,廣袤的山地不僅為遙感研究提供廣闊的地理空間,也對實際應用提出了諸多科學和技術挑戰。山地崎嶇地形及濃縮的環境梯度顯著影響了遙感成像過程,定量反演的建模在山區更加“病態”,且產品不確定性難以準確刻畫,相關問題已逐漸成為遙感學科的難點、熱點和焦點。近期,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李愛農帶領團隊圍繞山地地表遙感輻射傳輸建模、關鍵地表參數遙感反演與驗證以及山區遙感綜合應用開展山地遙感學科建設,并取得系列研究創新進展。
該團隊提出了協同幾何特征和特殊地理過程的山地遙感研究新范式,以此為主線,結合國內外最新進展,對山地遙感的相關研究做了階段總結,新近出版了《山地遙感》專著,書中不僅考慮山地“崎嶇地表”的幾何形態,還結合山區實際研究對象的特殊時空格局和過程,從地理視角來闡述山地遙感理論、方法及其應用技術,凸顯了學科特色。全書共12章,約90萬字,內容兼顧了基礎性和技術性,是國內外首部圍繞山地復雜系統介紹遙感理論與實踐的學術著作,為山地遙感學科建設鋪墊了新的基石。
山地遙感作為研究在山地這一特定環境中的遙感基本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的科學技術,是遙感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其山地特殊性。現階段,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電磁波與山地地表相互作用機理及建模理論,山地遙感影像自動校正與時-空-譜歸一化處理方法,山地地表信息遙感反演與同化方法,山地遙感尺度效應與算法/產品驗證,山地遙感信息綜合應用等。 近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等國際期刊上。 最近,該研究團隊還在《遙感學報》“中國遙感二十年特刊”上應邀發表綜述,系統介紹了山地遙感主要研究進展、發展機遇與挑戰。研究成果在《遙感技術與應用》已成功組織了兩期“山地遙感”專欄。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