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地球的前世今生
測繪網訊 什么是“智慧城市”
1、起源
國內學者認為:智慧城市起源于IBM公司于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即“構建智慧地球,從城市開始”,這一概念的提出使城市越來越成為創新的中心。該理念也被看作是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以及重振經濟的重要領域。
國外學者認為: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概念源自20世紀90年代Graham和Marvin的研究。他們在《電信與城市》中指出,當代城市不僅是由密集的高樓大廈、立體交通網絡堆積而成,也不僅作為經濟、社會和文化中心而存在,城市作為信息通信技術網絡中心的功能需要被(城市規劃者)考慮,即時,電子信息將充盈城市之間和城市內建筑物之間的所有空間,支撐城市生活的所有方面,目前,這一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2、智慧城市發展的背景
第一、社會與人口問題:到2008年世界人口已有50%生活在城市,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到了2015年,也有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第二、經濟發展的必然:發展問題始終是人類的共同主題;發達國家已經建好城市基礎設施,而發展中國家需要新的城市基礎設施;同時,新崛起的“新城市”(Masdar, New Songho City, GIFT, KAEC, etc.)也推動智慧城市的到來;全球金融危機促使政府實施經濟刺激計劃;世界Top100城市聚集全球25%的GDP。
第三、環境問題的倒逼:環境容量是有限的,這驅動城市不斷減少碳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到2015年,估計有12億輛車行駛在路上(大約每6人擁有一輛車);95%的世界城市水資源受到污染(未處理的污水直接傾倒),需要人類尋求新的解決辦法。
第四、ICT技術問題:融合的普遍的數字網絡、傳感器、分析儀成本降低;當前全球擁有近40億的手機用戶(60%人口);位置服務、社會化網絡的能力繼續增長和流行;ICT技術已經能夠支撐全球化企業在世界各地每天24小時運營。
3、智慧城市的技術框架
智慧城市的技術框架主要由四個層次構成,即基礎感知層、中間網絡平臺層、頂端應用層。其中感知層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主要承擔數據感知和信息收集的使命;網絡層和平臺層則是將通信網、互聯網、物聯網等渠道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應用層是整個智慧城市技術框架的終端,主要是面向企業、個人以及公共的服務應用。
4、智慧城市的建設方向
智慧社區、智慧園區都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是人類在不同尺度范圍內對現有空間進行智慧化的改造的結果。與智慧園區相比,智慧城市更關注社會之間的聯系、公共事務等。但和智慧園區一樣,智慧城市≠智慧的基礎設施。
案例解析——國外智慧城市的建設內容與技術實踐
1、新加坡:智慧國計劃——資訊通信技術發展驅動智慧國家的建設
(1)計劃內容
“智慧國2015”——是新加坡于2006年6月推出的一個為期十年的資訊通信產業發展藍圖,旨在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個以資訊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全球化的都市。該計劃同時也描繪了資訊通信將如何改變人們生活、工作、學習與交流的方式。“智慧國2015”計劃實現愿景——打造一個活躍的、與時代并進的資訊通信生態系統。
“智慧國家2025”——2014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作為“智能城市2015”計劃各項目標全部提前或超額完成基礎上發布的智慧城市升級版,“智慧2025”強調要通過數據共享等方式,盡力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幫助人實現更為科學的決策。其基于“以人為本”的連接、收集和理解三大理念,提出要通過覆蓋全島的數據收集、連接和分析基礎設施平臺,根據所獲數據預測公民需求,以提供更好地公共服務。
(2)總結與借鑒
在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將智慧城市的建設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政府的全力推動是新加坡智慧城市成功建設的核心因素,而堅實的產業支撐和高素質的人才供給,則是新加坡智慧城市成功建設的重要保障。
2、德國:在“能源轉型”背景下,因地制宜的智慧城市建設模式
德國在“能源轉型”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各個城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建設,涉及環保、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垃圾處理、新能源、數字化等諸多方面。
(1)基本內容
柏林——建設由柏林伙伴公司負責(柏林市政府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成立的一個專門機構),重點推動電動交通和節能住宅項目的發展。
法蘭克福——建設由環保局負責,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其目標是建設綠色城市。
弗里德里希哈芬市——贏得了德國電信的T-City競賽之后,市政府成立弗里德里希哈芬虛擬市場有限公司來負責智慧城市建設。與柏林、法蘭克福等其他德國城市不同的是,該市的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域更廣、項目也更多。2007年來,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已經在醫療、教育等領域啟動了超過四十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
(2)總結與借鑒
因地制宜建設:德國各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雖然多集中在節能、環保等領域,但就具體項目來講,不同的城市絕對不會雷同。充分考慮當地的資源稟賦、經濟水平、產業基礎、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質等各種因素。
務實求效:德國人并不認為“智慧城市”有統一的模式,而且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并未過多使用甚至幾乎沒有使用國人熟知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只要能夠促進市民生活質量改善和城市競爭力提升的工作即可視為建設智慧城市。
專門機構負責:這些機構或者是政府部門,如法蘭克福的環保局,或者是政府特意成立的下屬機構,如柏林的柏林伙伴公司和弗里德里希哈芬的虛擬市場有限公司,其職責都是代表當地政府提出一些長期的、宏觀的規劃目標,并從市場上挑選最具吸引力并適合當地實際的智慧城市項目。
政企合作建設:德國城市一般會選擇PPP模式,即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模式。合作有兩種情況:政府主導和企業主導。
多方共同出資:根據提出某項目標主體的不同,德國城市會有不同的資金來源,如歐盟、聯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以及相關企業。
以人為本:策劃某個智慧城市項目的時候,這些城市的政府會做仔細認真的前期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地考慮當地居民的需求,還會在項目實施之前選擇若干志愿者進行實際體驗,之后根據志愿者的意見和建議對項目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并在更廣范圍推廣。
3、韓國:松島新城IBD——私人城市化產業范本+想象的都市主義
2004年,在韓國首都首爾以西35英里的仁川港附近黃海中的1500英畝(約6平方公里)人造陸地上開始建設。
(1)建設目標
從零開始,建設成為在各個方面都滿足世界級城市要求的城市,它將有清潔的空氣,并且提供現在沒有的最優越的生活質量。
(2)開發主體
美國蓋爾國際與韓國鋼鐵業巨頭公司浦項制鐵共同出資10億英鎊購買土地,此后又與韓國當地的幾個合作方共同籌資200億英鎊用于城市建設。
(3)開發策略
第一,聚焦跨國企業以及國際機構本部,打造總部樓宇經濟;第二,酒店、政府公建初期啟動,提升區域形象;第三、住宅先期啟動,回流現金;第四、辦公少量啟動。
(4)智慧城市建設理念
智慧的理念:由KPF設計,開放的綠色公共空間、融合充電汽車和自行車的公共交通系統、先進的醫院和國際學校、航空、節能節水的建筑及城市運營、中央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可持續的城市管理、數字基礎設施和系統的廣泛利用等,從而建設成為在各個方面都滿足世界級城市要求的城市。
無縫通信服務:引入思科、微軟等公司,規劃涵蓋居住、商務辦公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服務。
生態環保建筑:整個城市根據LEED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造,120多個建筑將符合LEED認證的要求,因此松島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LEED開發區。
環境可持續:屋頂綠化率40%,廢水再利用,全市垃圾通過管道負壓自動收集至垃圾處理站。主要停車場設計在水下,減少熱氣和廢氣對城市的影響。
教育國際化:紐約州立大學、猶他大學、喬治梅森大學和肯特大學紛紛在松島設立分校。
政策保障:實施類似香港、新加坡的投資和稅收優惠。
(5)總結與借鑒
資金推動型的城市建設,輔以智慧城市的理念。建設內容超過社會發展的需求。目前發展態勢一般。
總結與探索
目前對于智慧城市的指標體系,沒有統一的建設標準,國家發改委2016年12月發布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可以視為國家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方向的引導。
國家發改委版的智慧城市指標構成主要包括:
一、與居民服務、感受相關的指標總比例超過57%。凸顯對城市居民的關注。
二、明確的提出生態宜居的指標。說明居住的空間以及環境質量是未來重要的關注方向。
三、政府方面的指標聚焦于城市治理和資源開放,主要目標是建設透明高效的在線政府、提升公共管理水平。
四、外圍的智慧設施、安全體系等信息系統的建設比例在15%左右。
智慧城市建設的模式總結可分為:
計劃導向型的建設模式,適用于政府意志較強的成熟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如發改委制定評價體系主導的模式或新加坡模式。
實用型建設模式,適用于特色小鎮、二三線城市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從實際出發,以實用為主。
投資型建設模式,適用于一二線城市核心區的舊城改造或城市更新,需求充分且人、財、產業資源豐富。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已經在構建智慧城市,在此過程中,除了自身的探索創新外,必然要結合國際上已經走在前沿的智慧城市實踐案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y繪網 山澗)
聲明①: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郵箱 cehui8@qq.com
聲明②:中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加群提示:我們創建了全國32個省份的地方測繪群,旨在打造本地測繪同行交流圈,有需要請聯系管理員測小量(微信 cexiaoliang)進群,一人最多只能進入一個省份群,中介人員勿擾